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禀辭的意思、禀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禀辭的解釋

舊指官員赴外地任所前,谒見長官請示辭行。《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你如何不稟辭 河伯 ,也去跳 龍門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他又求了藩臺給他一個到 通州 勘荒的差使,當天奉了劄子,當天就稟辭去了。”《老殘遊記》第七回:“ 老殘 出去雇了一輛騾車,将行李裝好,候 申東造 上衙門去稟辭。” 清 容閎 《西學東漸記》第十四章:“餘籌備既畢,乃稟辭 曾督 ,别諸友而首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禀辭”是一個古代官場用語,其核心含義為舊時官員赴外地任職前,向上級長官請示并辭行的禮節性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二、文獻例證

該詞常見于明清小說及曆史文獻中,例如:

  1. 《醒世恒言》提到薛錄事“不稟辭河伯,也去跳龍門”,暗指未按禮節辭行。
  2. 《老殘遊記》描述申東造“稟辭”後啟程赴任,反映清代官場慣例。

三、使用場景


四、現代關聯

當代雖無嚴格對應的制度,但類似“述職報告”“離職面談”可視為其演變形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場術語,可參考《漢典》或《漢語辭海》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禀辭 (bǐng cí) 這個詞的意思: 禀辭是指向上級報告請示的文書。它是向上級說明自己的行動、請求指示或彙報情況的一種方式。禀辭常用于官方、組織或機構中,作為内部溝通與報告的一種形式。 禀辭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禀 (bǐng) 由"禾"(hé)和"王"(wáng)組成,是一個農作物和王的字義部首,它的筆畫數為9。 辭 (cí) 由"舌"(shé)和"辛"(xīn)組成,是一個舌頭和辛辣的字義部首,它的筆畫數為13。 禀辭的來源: 禀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起初是指奏章上呈請給皇帝或其他上級的文字材料。在古代官場中,禀辭被用于向上級請示、報告與請求指示。 禀辭的繁體字形式: 禀辭 古時候漢字對禀辭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對禀辭的書寫并沒有太大變化,基本上與現代漢字的寫法相似。 禀辭的例句: 1. 我向上級遞交了一份禀辭,請求對當前問題給予指示。 2. 這封禀辭中詳細說明了我們的研究成果和計劃。 組詞: 請禀辭、報告禀辭、上級禀辭 近義詞: 呈文、奏折 反義詞: 指示、批複 希望這樣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