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礧石的意思、礧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礧石的解釋

亦作“礌石”。古代作戰時從高處下投以打擊敵人的石頭。《漢書·匈奴傳》:“ 匈奴 乘隅下礧石。”《左傳·襄公十年》“矢石” 晉 杜預 注:“兵法守城用礧石,以擊攻者。”《北史·李崇傳》:“ 鷲硤 之口,積大木,聚礌石,臨崖下之,以拒官軍。”《明史·韓雍傳》:“﹝ 侯大狗 等﹞立栅南山,多置滾木、礧石、鏢鎗、藥弩拒官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礧石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義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古代防禦戰具

指古代守城時從高處推下用以打擊敵人的滾石或巨型石塊。《說文解字》釋“礧”為“推石自高而下也”,段玉裁注:“以石投敵,借為礌石字”。《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作戰時從高處推下以打擊敵人的石塊”,例見《漢書·司馬相如傳》“礧石相擊”。

二、引申義:雷石與撞擊

  1. 雷石:因“礧”通“雷”,故“礧石”亦指隕石或雷擊之石。《康熙字典》引《集韻》:“礧,同雷,石墜也”。
  2. 撞擊義:作動詞時表“撞擊”,如王力《古代漢語》注:“礧,撞擊聲,通‘擂’”。

三、通假與演變

“礧”在古籍中常與“礌”“擂”互通: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2.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3. 《康熙字典》
  4. 《古代漢語詞典》(王力主編)
  5. 《辭源》(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礧石”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應用場景

  1. 防禦工事:守城方常将礧石置于城牆高處,用于擊退攀爬或攻城的敵人。例如《北史·李崇傳》提到“聚礌石臨崖下之,以拒官軍”。
  2. 山地伏擊:匈奴等遊牧民族曾利用地形優勢,從山崖投擲礧石對抗中原軍隊(《漢書·匈奴傳》)。

三、文字結構與讀音

四、相關提示

礧石是古代冷兵器時代的重要防禦工具,其曆史記載體現了早期戰争中對地理環境和物理武器的靈活運用。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左傳》等古籍原文或權威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隘口百家語邊官不到黃河心不死綽屑辭狀淡默電子式遞換诋讓豆角兒笃行獨知二朝分毫蚡息付丙富貴紅歌哭何常貨材結鱗精忠廟可巧蠟查量簡料數陋賤露朵落景蟒玉茅廠帽盔嘛呢旗木禾濮上千兵窮氣啓土球璧阒其讓爵撒科打诨贍地少揚私憂隨任談駁貼子詞兔縷舃鹹突梯妄生穿鑿僞冒魏鵲無枝危葉銜須小艇逍逍停停宵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