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淹沒天地。極言水勢大。 明 侯方域 《豫省試策四》:“以龍宮蛟窟潦原浸天之物,而欲集區區枲麻草土之力以敵之,是不知其性也。”
“潦原浸天”是一個形容水勢極其浩大的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形容洪水泛濫,淹沒天地,強調水勢的猛烈與不可阻擋。
字詞拆分
出處與用法
出自清代侯方域《豫省試策四》:“以龍宮蛟窟潦原浸天之物,而欲集區區枲麻草土之力以敵之……”
發音與争議
主流注音為lǎo yuán jìn tiān(、3、5、6等),但部分來源标注為liáo yuán jìn tiān。建議以權威詞典的“lǎo”音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獻原文。
《潦原浸天》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文學巨著《紅樓夢》中的描寫,在小說中形容雨勢非常大,大到仿佛能夠将整個天空都浸泡在雨水中的意象。因此,"潦原浸天"一詞的意思是指雨勢巨大,大雨傾盆。
潦:水(氵)+ 尭 (尢),總筆畫:15
原:廠 + 原(十)+ 爻(丿+二),總筆畫:10
浸:氵+ 寺(土+寸),總筆畫:10
天:大 + 大,總筆畫:4
《潦原浸天》這個詞語最初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紅樓夢》,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創作的一部巨著。在小說中,曹雪芹生動地描寫了各類景色和氣候現象,其中也包括大雨如注的景象,而"潦原浸天"這一詞語就是曹雪芹用來形容雨勢洶湧的境況。
潦原浸天的繁體字為:潦原浸天。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然而,由于《潦原浸天》這一詞語源于清代的小說,因此古代并沒有專門的古字寫法。
1. 外面突然下起了潦原浸天的大雨。
2. 這場暴雨打破了多年來的幹旱,真是潦原浸天。
3. 每逢潦原浸天的日子,我們都會在家裡溫暖舒適地享受宅家時光。
潦水、原野、浸泡、天際、大雨
傾盆大雨、如注降落、洪水滔天
晴空萬裡、幹旱炎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