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田夫與萬物。古代蠟祭的對象。《周禮·春官·籥章》:“國祭蠟,則龡《豳》頌,擊土鼓,以息老物。” 鄭玄 注:“十二月,建亥之月也,求萬物而祭之者,萬物助天成歲事,至此為其老而勞,乃祀而老息之,於是國亦養老焉。” 孫诒讓 正義:“案 鄭 意,蓋謂蠟祭即取息老物之義。息,謂息其勞。老,謂送其終。息老并指萬物言之,與息民之臘祭,義取息田夫者小異。然此息老物之義,當兼采 金 説,通田夫萬物而言。”
(2).詈詞。用于稱老人。《晉書·後妃傳上·宣穆張皇後》:“帝嘗卧病,後往省病。帝曰:‘老物可憎,何煩出也。’後慙恚不食,将自6*殺,諸子亦不食。帝驚而緻謝,後乃止。帝退而謂人曰:‘老物不足惜,慮困我好兒耳!’”《遼史·後妃傳·聖宗仁德皇後蕭氏》:“ 耨斤 詈後曰:‘老物寵亦有既耶?’”
(3).老人表示謙虛或感慨時的自稱。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二:“豈如秋霜雖慘冽,摧落老物誰惜之。” 清 趙翼 《七十自述》詩:“豈意壯懷三不朽,終成老物四宜休。”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老物漢語 快速查詢。
“老物”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古代蠟祭對象
指田夫與萬物,是周代蠟祭(年終祭祀)的祭祀對象,祈求豐收後讓萬物休養生息。例如《周禮·春官》記載:“國祭蠟,則龡《豳》頌,擊土鼓,以息老物。”(來源:、)
詈詞(罵稱)
用于貶稱老人,帶有侮辱性。如《晉書》中記載晉宣帝曾斥皇後:“老物可憎,何煩出也!”(來源:、)
老人自稱
年長者表達自謙或感慨時的稱呼。唐代韓愈詩句“摧落老物誰惜之”即用此意。
“老物”既有曆史含義(祭祀、貶稱、自稱),也有現代引申(老舊物品)。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可參考、3、4的原始内容。
老物是指年邁的、經過時間磨損而顯得陳舊的物品。這個詞常用來形容一些曆史悠久、有曆史價值但不再被人們重視或使用的物品。
老物的拆分部首是⺻(糸)和⼯(工)。它總共有12個筆畫。
老物一詞最早出自《容齋隨筆》一書,作者是清代的袁枚。他在書中描寫了一位老人的住所,描述了那裡擺放着許多陳舊的物品,從而引申出了老物一詞。
老物的繁體字為「老物」,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老物的寫法與現在有一些差異。形狀上,字的結構更加複雜,筆畫的書寫方式也有所不同。
1. 這個博物館裡陳列着許多珍貴的老物。
2. 奶奶留下的這些老物,代表了她早年的生活和回憶。
1. 老物品
2. 老物主義
陳舊物品、舊物
新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