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年老身健。 宋 蘇轼 《送鮮于都曹歸蜀灌口舊居》詩:“莫嘆倦遊無駟馬,要将老健敵千鐘。” 清 曾國藩 《複彭麗生書》:“而貪饕退縮者,果驤首而上騰,而富貴,而名譽,而老健不死。” 洪深 《五奎橋》:“托 周先生 的福,我還算是老健;飯也吃得落,田也種得動。”
(2).指詩文風格老練有力。 宋 朱熹 《跋病翁先生詩》:“逮其晚歲,筆力老健,出入衆作,自成一家,則已稍變此體矣。”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張子野》:“ 東坡 雲:‘ 子野 詩筆老健,歌詞乃其餘波耳。’”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 子美 和 裴迪 早梅相憶之作,兩聯用二十二虛字,句法老健,意味深長,非巨筆不能到。”
“老健”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老健”既可形容老年人身體強健,也可用于文學評論中,指作品風格成熟有力。其内涵既包含對生命力的贊美,也體現對藝術造詣的認可。若需更詳細的古文例證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蘇轼、朱熹等文人的相關作品。
《老健》這個詞是指年紀偏大的人身體健康、強壯的狀态。它由兩個字組成,“老”表示年老,指年齡較長;“健”表示身體健康、強壯。
《老健》的拆分部首是“老”和“健”。其中,“老”的拆分部首是“老”字旁,它由兩筆構成;“健”的拆分部首是“人”字旁,它由兩筆構成。
《老健》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直接由兩個意思相近的字組合而成。
在繁體字中,“老健”分别以“老”和“健”為形狀基礎,保持與簡體字形近相似的外形。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字形可能有所變化,但是字義與現代相符。如:
老:老人旁 + 兒字旁 ->
1. 這位老奶奶年紀雖然大了,但還是精神老健,經常參加群體活動。
2. 爺爺保持積極的生活态度,身體一直都很老健。
老人、健康、年長、強壯
元氣、硬朗、強健、壯實
虛弱、衰老、不健康、有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