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撈摝 ”。1.水中探物。《雲笈七籤》卷一一八:“有光從水面出……衆人瞻之,以為有寳器之物,撈摝求訪,又無所見。” 宋 梅堯臣 《宣州雜詩》之十:“小鱗隨水至,三月滿江邊。少婦自撈摝,遠人無棄捐。”
(2).泛指營求,尋取。 唐 呂岩 《七言》詩之四:“幸蒙上士甘撈摝,處世輸君一箇閒。” 元 耶律楚材 《題平陽劉子甯玄珠堂》詩:“誰識這些關捩子,再三撈漉始應知。” 清 錢謙益 《陸孟凫墓志銘》:“因在多生,果非一刦。斯則資人天以證明,仗佛力為撈漉者與?”
“撈漉”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āo lù,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水中探物
本義指用工具(如網、篩等)從水中撈取物體或過濾雜質。例如:
泛指營求、尋取
引申為通過努力或手段獲取事物,常用于抽象語境。例如: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其核心圍繞“從混雜中提取所需”展開,兼具具象與抽象的雙重含義。
撈漉(lāo l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簍子或者網來打撈、濾除水中的雜質,使物品幹淨整齊。
撈這個字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為手部(扌)部首,右邊為水(氵)部首。撈總共有10畫。
漉這個字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為氵部首,右邊為鹿部首,漉總共有13畫。
撈的來源比較古老,在《說文解字》中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書法。繁體字為撈,和簡體字相同意,隻是字形結構上有所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筆畫和形态有所不同。撈字在古代的寫法為“撈”,字形比現代的簡化字複雜許多,需要更多的筆畫來表示。
1. 他用簍子撈出了池塘中的魚。
2. 奶奶用魚網把水中的樹葉撈了出來。
1. 撈網(lāo wǎng):用來撈取物品的網。
2. 漁撈(yú lāo):指捕撈魚類的行為。
3. 落網(luò wǎng):指鳥或者其他動物被捕捉到網中。
近義詞:撈撈(lāo lāo)
反義詞:傾倒(qīng dào)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