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牢廪的意思、牢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牢廪的解釋

見“ 牢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牢廪(láo lǐn)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牢”和“廪”二字組成,專指古代儲存糧食等物資的官方倉庫,尤指糧倉。其含義可從字源、曆史用法及權威辭書解釋三方面詳細闡述: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指關養牲畜的欄圈(《說文解字》:“牢,閑養牛馬圈也”),引申為堅固、關押之所。在“牢廪”中,“牢”強調倉庫的封閉性與防護功能,如《周禮》注疏提及“牢”為藏谷之固所。

  2. 專指糧倉(《說文解字》:“廪,谷所振入也”),特指官府儲糧設施,如《孟子·滕文公上》載“廪無陳粟”,即官倉無舊糧。

    合成詞義:二字組合後,“牢廪”特指具備嚴密防護的官方糧儲倉庫,強調其儲備與安全保障功能。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1. 先秦制度

    周代設“牢廪”為重要財政機構,掌管糧食儲備與調配。《周禮·地官》記載“倉人掌粟入之藏”,鄭玄注:“倉廪,藏米曰廪,藏谷曰倉”,而“牢廪”泛稱此類官倉系統。

  2. 經濟職能

    漢代賈誼《論積貯疏》強調“倉廪實而知禮節”,其中“廪”即指牢廪類糧倉,體現其社會穩定作用。

  3. 軍事用途

    《管子·牧民》載“倉廪實則知禮節”,并提及戰時“牢廪”為軍糧供應核心,凸顯其戰略地位。


三、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義為“糧倉”,引《周禮》注:“牢,廪也。”指出其作為國家儲備設施的性質(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2. 《古代漢語詞典》

    釋“牢廪”為“貯藏糧食的倉庫”,并引《漢書·食貨志》例證(商務印書館,2014年)。

  3. 《辭源》

    強調其詞源關聯性:“牢”取堅固之義,“廪”為儲糧之所,合稱防護嚴密的官倉(商務印書館,1988年修訂版)。


四、現代學術研究中的延伸

據經濟史研究,“牢廪”體系是古代中國“常平倉”制度的雛形,通過豐年儲糧、荒年放赈調節民生(參見《中國經濟通史·先秦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其管理機制在《睡虎地秦簡》中亦有詳細律法記載,體現早期國家倉儲制度的規範化。


“牢廪”是古代中國對官方糧倉的專稱,兼具存儲、赈災、備戰功能,字義融合了空間封閉性(牢)與糧食儲備屬性(廪),是研究古代經濟制度的核心詞彙。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孟子譯注》(中華書局)
  3. 《賈誼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
  4. 《管子校注》(中華書局)
  5.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6. 《辭源》(商務印書館)
  7. 《中國經濟通史·先秦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8. 《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牢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義

指監獄或牢房,表示囚禁、關押的場所。

詞源解析

使用場景

常用于描述人被監禁的狀态,如文學作品或曆史叙述中,強調失去自由的處境。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司法制度或相關詞彙演變,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全玻璃安體百寶榜募冰湖薄曲材器超世絕倫遲眉鈍眼觸時觸悟耽槃大姓東儲恩誘繁奢幹具滾算骨髓韓國橫鬧河傾月落後虞胡打海摔會面昏曉驕淫狡勇叽哩旮旯進退狐疑糾缪考辨考壽锒镗良式涼軒琳房柳眉倒豎罵不絕口買門錢門前人莫知所為凝意篣格頗瓈遷思回慮伽陀三告投杼三錫升恒身家性命髓海擡盒天葩通文調武拓荦偎隴兒問理瞎鬼兒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