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老萊衣的意思、老萊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老萊衣的解釋

《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 老萊子 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采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啼,或弄烏鳥於親側。”後因用“老萊衣”為孝養父母之詞。 唐 杜甫 《送韓十四江東觐省》詩:“兵戈不見 老萊 衣,嘆息人間萬事非。” 宋 梅堯臣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遠遊大字院》詩:“聞過少傅宅,喜見 老萊 衣。” 明 何景明 《過先墓》詩:“一寸未忘遊子線,萬年難覓 老萊 衣。” 清 趙翼 《石庵還朝口占送别》:“白頭猶著 老萊 衣,假滿還朝四牡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老萊衣”是漢語典故詞彙,典出《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指春秋時期楚國隱士老萊子為娛親所穿的五彩衣,後成為孝親文化的象征符號。該詞多用于詩文創作,表達子女承歡膝下、奉養至親的倫理觀念。

一、詞語釋義與典故溯源

“老萊衣”本指老萊子年七十仍着彩衣模仿嬰兒,在父母面前嬉戲以博歡心的孝行。《太平禦覽》卷四一三引《孝子傳》載:“老萊子至孝,奉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斑斓衣。”此典故被納入元代郭居敬《二十四孝》故事,形成“戲彩娛親”的固定意象。

二、文化内涵與語用特征

該詞在詩詞中常作“萊衣”“斑衣”等變體,承載着三重文化内涵:

  1. 孝道實踐:如孟浩然《蔡陽館》雲“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體現傳統孝親禮儀
  2. 天倫之樂:蘇轼《次韻李修孺留别》中“白首故山空倚夢,新年壽母羨萊衣”展現家庭溫情
  3. 時間隱喻:範成大《送詹道子教授奉祠養親》用“伏雌扊扅且未畫,夜夜飯牛将萊衣”暗喻孝養與功名的矛盾

三、現代語用與學術研究

當代《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2634頁明确标注該詞條屬曆史典故類詞彙。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指出,“老萊衣”作為文化符號,濃縮了儒家“事親以誠”的倫理觀,其語義演變反映了漢語典故詞從具象到抽象的發展規律。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卷二十·孝部
  2. 宋·李昉《太平禦覽》卷四一三·人事部
  3. 元·郭居敬《二十四孝》
  4.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5.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2018年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老萊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孝道的一個典故,其核心含義與孝養父母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典故

源自春秋時期楚國隱士老萊子的故事。據《列女傳》記載(),老萊子為讓年邁父母歡心,七十歲時仍身穿五彩衣,模仿嬰兒動作和啼哭,甚至故意跌倒裝哭,以此逗樂雙親。這種行為被稱為“戲彩娛親”,成為孝親典範。

二、文化象征

“老萊衣”特指老萊子所穿的彩色衣裝,後演化為孝養父母的代名詞,尤其在詩詞中常被引用。例如:

三、曆史背景

老萊子是道家學派人物(),與老子、孔子同時期。他不僅以孝聞名,還通過養鳥等行為豐富父母的晚年生活,展現了古代“色養”(和顔悅色奉養)的孝道内涵。

四、現代意義

該典故強調子女應通過言行讓父母身心愉悅,超越了物質供養的層面,成為中華孝文化的重要符號。其核心精神至今仍被用于家庭教育與道德倡導。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詩文引用或道家思想關聯,可參考、6、7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半邊蓮貝錦本都逋貸才兼文武餐餌豺羹茶肆川地窗飾出内之吝春翹踔厲奮發鼎司東方不亮西方亮鵝珠風飛雲會風羽覆佑跟尋傀俄孤飄火熾階堂進上金植駿逸困阻括馬狼荒簾鈎寮宰瘘管蠻婆鳴嗷明坦辇送平亭撲蕩牆鋪纃缞稔戾箬包船辱仕入微如坐針氈神靈疏麻書棚本殊鄉酸凍田棱誤本無隄之輿霧唾烏朕花铦達閑宵枭棊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