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xi-bopper] 衣着打扮如青年人的中老年人
指年老而愛打扮的人。多含貶義。 曹禺 《日出》第二幕:“對了,就是她!老來俏,人老心不老。” 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二:“ 三仙姑 卻和大家不同,雖然已經四十五歲,卻偏愛當個老來俏,小鞋上要繡花,褲腿上仍要鑲邊。”
“老來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發音:lǎo lái qiào
核心定義:
指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在衣着、容貌或行為上追求年輕化、時尚化的狀态,常帶有調侃或幽默色彩。例如:“李太太年過六十仍愛穿花裙子,鄰居笑稱她是‘老來俏’。”
來源與早期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李汝珍《鏡花緣》第99回,原文以“老狐狸”暗喻年老卻愛打扮的人,含貶義。
例句:“這個老狐狸頭上并無一根黑發,還鬧這些花樣,倒是一個‘老來俏’。”
現代語境中的多樣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用法或文化背景,可參考《鏡花緣》原文或地方民俗研究。
《老來俏》是一個成語,意思為年老卻保持着青春活力、容光煥發的形象或狀态。
《老來俏》的拆分部首是「老」、「來」和「俏」。其中「老」的部首是「老」,它有6畫;「來」的部首是「木」,它有7畫;「俏」的部首是「人」,它有9畫。
《老來俏》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但可以推測與古時相似的表達有關。古人認為青年時期是人生最活躍、容貌最美麗的階段,隨着年齡的增長,外貌和精力會逐漸衰退。然而,有些人在年老之後依然保持着青春的容貌和活力,因而得到了「老來俏」這個形象的稱贊。
《老來俏》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老來俏」。
古時候,《老來俏》可能會以不同的字形進行書寫。例如,「老」可以寫成「老」,「來」可以寫成「來」,「俏」可以寫成「拾」。
1. 盡管已經年過花甲,她卻依然保持着一副《老來俏》的姿态。
2. 她經過鍛煉和保養,成功地實現了《老來俏》的目标。
1. 老态龍鐘:形容年老而容貌或體力衰退。
2. 俏麗:形容姿态美麗而動人。
3. 年富力強:形容年輕人精力旺盛、有活力。
老氣橫秋、精神矍铄。
蒼老、衰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