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花。《文選·郭璞<遊仙詩>》:“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 李善 注:“蘭苕,蘭秀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南樓中望所遲客》詩:“瑤華未堪折,蘭苕已屢摘。” 唐 杜甫 《戲為六絕句》之四:“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鲸魚碧海中。” 金 元好問 《望雲謠》:“登山採蘭苕,蘭苕霜早凋。”
“蘭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詳細解釋:
蘭苕(拼音:lán tiáo)指蘭花,特指蘭花的莖葉或花朵部分。例如《文選·郭璞〈遊仙詩〉》中“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李善注解釋為“蘭苕,蘭秀也”,即蘭花的秀美部分。
比喻高潔與美麗
蘭花自古象征高潔品格,因此“蘭苕”常被用于詩詞中,如杜甫《戲為六絕句》中的“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鲸魚碧海中”,以“翡翠蘭苕”形容文風纖巧豔麗,與雄渾的“鲸魚碧海”形成對比。
具體詩句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文選》《杜工部集》等文獻來源。
《蘭苕》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蘭花的莖或者花枝。蘭花是一種常見的花卉品種,有着清香的花朵和優雅的外觀,因此在文學作品中常常被用來比喻優美、高尚的事物。
《蘭苕》的拆分部首是蘭(八),其中“八”是蘭的主要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1,其中蘭為6畫,苕為5畫。
《蘭苕》這個詞在古代漢字中是以繁體字形式存在的,繁體形式為「蘭苕」。蘭花原産地中國,曆史悠久,因此相關的詞語也存在很久。
在古代漢字中,蘭的寫法多種多樣,早期的寫法中常以“十寸”表示蘭花标志,後來逐漸演變為以“十、冂、冉”等部分組成的形式。苕字的古代寫法以「苕、芀」為常見,部分古籍中也可以見到「蓚」字形。
1. 他品味獨特,喜歡收集各種蘭苕品種的盆栽。
2. 這幅畫中的花朵繁茂,尤其是那朵蘭苕,栩栩如生。
蘭花、蘭葉、蘭香、苕子、苕花、苕葉
近義詞:蘭、蘭蕙、蘭草
反義詞:菊花、草花、玫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