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喇喇蛄,拉拉蛄的意思、喇喇蛄,拉拉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喇喇蛄,拉拉蛄的解釋

[mole cricket] 〈方〉∶即“蝼蛄”( lóug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喇喇蛄”與“拉拉蛄”是漢語中兩個異形詞,均指代蝼蛄科昆蟲,屬于方言詞彙。《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蝼蛄”為主詞條,标注其别稱“喇喇蛄”“拉拉蛄”,并解釋為“一種生活在土中的害蟲,前足發達呈鏟狀,喜啃食農作物根部,夜間活動,有趨光性”(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843頁)。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喇”與“拉”在北方方言中常模拟蟲類鳴叫聲,疊加使用構成拟聲詞,後特指蝼蛄。《漢語方言大詞典》記載該詞主要流通于華北、東北地區,如河北方言稱“拉拉蛄”,山西部分地區稱“喇喇蛄”(來源:《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第4卷,第5421頁)。

在生物學分類中,該昆蟲隸屬直翅目蝼蛄科,學名Gryllotalpa orientalis。《中國動物志》指出其成蟲體長約3-5厘米,具開掘式前足,是典型的農業地下害蟲,對玉米、小麥等作物根系破壞嚴重(來源:《中國動物志·昆蟲綱》,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12卷,第174頁)。

網絡擴展解釋

“喇喇蛄”和“拉拉蛄”是同一類昆蟲的方言稱呼,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喇喇蛄”或“拉拉蛄”是方言中對蝼蛄的俗稱,屬于直翅目蝼蛄科昆蟲,常見于農田,以啃食植物種子和幼苗為生,是典型的農業害蟲。

二、生物特征

  1. 形态:體型黃褐色,前胸背闆呈心髒形,後足胫節有刺狀結構。
  2. 習性:晝伏夜出,喜潮濕土壤環境,對農作物危害較大,尤其是剛播種的種子和幼苗。
  3. 種類:主要包括非洲蝼蛄和華北蝼蛄兩種。

三、文化引申

在語言使用中,“喇喇蛄”也被用來比喻言談模糊不清、含糊其辭的人,帶有諷刺意味(如成語“喇喇蛄叫喚”)。這一用法多見于口語或文學表達。

四、其他關聯

需注意與甲殼綱的“喇蛄”(俗稱淡水龍蝦)區分,後者屬于水産類生物,與蝼蛄無親緣關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防治方法或方言文化背景,可參考農業百科或語言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岸忽傲骨百計千謀班坐卑國駁選不知貴賤參疑嘲慠稱家仇匹刺船攢盒氐惆地窖東武吟風涼話拂袖宮醪棺材穣子跪倒骨狀漢帝台阍閹尖峰驕猜即将酒筒可厭恇迫剌麻懶得爛糟糟力不從心留頭砻錯女岐飄風暴雨破沒牽徬青山翠竹輕疏起用認領冗渎撋拭山奧省詩受潮水孔伺機歎異調和陰陽同船合命脫戶無節竹灦煥閑離限末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