賫盜的意思、賫盜的詳細解釋
賫盜的解釋
亦作“賷盜”。謂持物送給盜賊。《明史·馮師孔傳》:“王能殺賊,假王以大将軍權;不能殺賊,悉輸王所有餉軍,與其賷盜。”
詞語分解
- 賫的解釋 賫 à 見“赍”。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盜的解釋 盜 à 偷竊,用不正當的手段營私或謀取:盜竊。盜賊。盜伐。盜掘。盜運。盜賣。盜用。盜名欺世(亦稱“欺世盜名”)。 偷竊或搶劫財物的人:海盜。強盜。竊國大盜。 匪竊偷 筆畫數:; 部首:皿;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賫盜"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現代漢語詞典中較少收錄。根據其字形構成及古漢語用法,可作如下解釋:
一、基本釋義
"賫盜"由"賫"與"盜"二字組合而成:
- 賫 (jī):古同"赍",主要有以下含義:
- 持送;攜帶:如《說文解字》釋"赍"為"持遺也",指拿着東西送人。引申為持有、帶着。
- 資助;給予:如《戰國策·齊策四》"赍金百斤"。
- 懷着(某種心情):如"赍志而殁"(懷抱着未遂的志願而死去)。
- 盜 (dào):指偷竊、盜竊的行為或實施盜竊的人(盜賊)。
二、詞義解析
"賫盜"的字面意思可理解為:
- 攜帶(財物)給盜賊:指将財物送給或資助盜賊的行為。此義強調對盜賊的物資支持。
- 懷着盜竊的意圖:指内心存有進行偷竊的念頭或計劃。此義強調主觀動機。
- 資助盜竊行為:更廣義地指為盜竊活動提供任何形式的支持(財物、信息、便利等)。
三、古籍旁證與用法
"賫盜"的直接用例在常見典籍中較少見,但其核心含義可從相關詞彙和語境中印證:
- "赍盜糧":此成語更為常見,意為"把糧食送給盜賊",比喻幫助敵人或壞人。語出《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盜糧,借賊兵也。" 或《史記·範雎蔡澤列傳》:"故齊所以大破者,以其伐楚而肥韓、魏也。此所謂借賊兵,赍盜糧者也。" (參見《漢語大詞典》"赍盜糧"條釋義)。"賫盜"的第一層含義與此成語高度相關。
- "赍"表"懷藏"義:如《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赍盜"雖非連用,但"赍"有"懷持"義項,與"盜心"結合可引申為懷有盜竊之念。(參見《王力古漢語字典》"赍"字條)。
- 構詞法分析:古漢語中,"赍+名詞"結構常表示"攜帶某物"或"懷有某物(抽象)",如"赍持"、"赍志"。故"賫(赍)盜"符合此構詞邏輯。
四、總結
"賫盜"是一個古語詞,其核心含義圍繞"資助盜賊"或"懷有盜心"展開。主要包含兩層意思:
- 物質資助:将財物等送給盜賊,助長其惡行(近"赍盜糧")。
- 主觀意圖:内心懷有進行盜竊的念頭或計劃。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意義需結合古漢語詞彙"赍"的用法及上下文語境理解。其價值主要體現在對古文獻的解讀和漢語詞彙史的研究中。
參考資料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權威詞典釋義基礎)
- 王力 等.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 (單字"赍"的釋義與用例)
- 《說文解字》. (許慎. 東漢). (單字"赍"的本義溯源)
- 《荀子》、《史記》等古籍原文. (相關成語"赍盜糧"的出處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賫盜”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綜合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賫盜”同“賷盜”或“赍盜”,指将財物送給盜賊,帶有“資敵”的隱喻。例如《明史·馮師孔傳》中“與其賷盜”即用此意,強調将資源拱手讓給敵方或惡勢力。
-
字形與讀音
- “賫”是“赍”的異體字,讀音為jī(現代漢語中多寫作“赍”)。
- “盜”指盜竊者或強盜,整體可理解為“以物資助盜賊”。
-
語境延伸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言文,常批判因策略失誤或妥協行為導緻敵方獲益的情況,如《明史》例句暗含對資源分配不當的諷刺。
注意事項
- 異體字區分:需注意與“闚盜”(伺機竊取)、“勍盜”(強敵)等形近詞區别。
-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明史》相關章節或古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桉牍半路卑國躃踖曹署常不肯超遼超特成心遲夷村野匹夫大夥丹鉛手蹈矩循彠導輪登來電鏟釣詩釣狄狄玎珰響泛拚飛丁奉玄氛坱耕殖瓜拉帽果行育德和番合體字荭草黃骢馬惠民火妻灰子艱地佼佼郊勞機變械飾狂吟鞹鞃力父靈透卵蒜埋頭顧影蹑尋傩禳潘天壽悄靜虬蓋球路柔情俠骨喪沒神府勢不可擋食箪漿壺簨虡天真爛慢遐慕詳隱斆死戲鴻堂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