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薜蘿的意思、薜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薜蘿的解釋

(1).薜荔和女蘿。兩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緣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王逸 注:“女蘿,兔絲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見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絲為帶也。”後借以指隱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齊書·高逸傳·宗測》:“量腹而進松朮,度形而衣薜蘿。” 唐 張喬 《送陸處士》詩:“若向仙巖住,還應著薜蘿。”

(2).借指隱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吳均 《與顧章書》:“僕去月謝病,還覓薜蘿。” 唐 韓偓 《雪中過重湖信筆偶題》詩:“道方時險拟如何,謫去甘心隱薜蘿。” 清 黃遵憲 《歲暮懷人詩》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歸去空山卧薜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薜蘿”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意蘊的漢語詞彙,由兩種蔓生植物“薜荔”和“女蘿”組合而成,其含義可從植物本義與文化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1. 植物本義:

    • 薜: 指薜荔(Ficus pumila L.),桑科榕屬常綠攀緣或匍匐灌木。其莖節易生氣根,常攀附于牆壁、岩石或樹木上。葉片厚革質,橢圓形;其隱花果(俗稱“木蓮”、“涼粉果”)可制涼粉。在古籍中常被提及,如《楚辭·離騷》:“攬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引自《楚辭》原文)
    • 蘿: 指女蘿,一說為松蘿(Usnea spp.),屬于松蘿屬地衣類植物,體呈絲狀,常懸垂于深山老林的樹枝上,如《詩經·小雅·頍弁》有“茑與女蘿,施于松柏”之句(引自《詩經》原文);另一說指菟絲子(Cuscuta spp.),旋花科寄生草本,莖纖細纏繞,黃色或紅色。兩者皆為依附他物生長的植物。
    • 合稱“薜蘿”: 泛指這類蔓生、攀緣或寄生的植物,常用來描繪山林幽僻、人迹罕至之地的自然景象,充滿野趣。
  2. 文化引申義:

    • 隱士服飾/居所的象征: 源自《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描繪山鬼以薜荔為衣、女蘿為帶的形象。後世文人将此意象引申,用“薜蘿衣”指代隱士的服裝,用“薜蘿”指代隱士的住所或清幽的隱居環境。如唐代劉長卿《使回次楊柳過元八所居》詩:“薜蘿誠可戀”。(引自《全唐詩》)
    • 隱逸生活的代稱: 因此,“薜蘿”一詞逐漸成為隱士生涯、隱逸情懷和高潔志向的代名詞。常與“煙霞”并用,如“薜蘿煙霞”,形容遠離塵嚣、與自然為伴的生活狀态。如清代文人常以此表達歸隱之志。
    • 借指隱士: 有時也直接用來指代隱士本人。

“薜蘿”一詞,從具體的植物名稱(薜荔和女蘿),通過文學經典(尤其是《楚辭》)的創造性運用,升華成為承載中國傳統文化中隱逸思想、高潔情操、山林野趣 的重要意象符號。它既是自然植物的指稱,更是文人精神家園的象征。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薜蘿”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意象的複合詞,具體解釋如下:

1.本義解析

2.文學象征

3.文化内涵

薜蘿在詩詞中常與“煙霞”“丘壑”等意象并列,體現中國古代文人對自然栖居的向往,如“長揖謝時輩,薜蘿道自尊”(宋·林逋)。其幽寂、清冷的特性也暗含仕途失意後歸隱山林的寄托。

擴展:薜荔果實可制涼粉(如“木蓮凍”),女蘿則因《詩經》“茑與女蘿,施于松柏”成為依附關系的隱喻,可見兩種植物在傳統文化中的多元意蘊。

别人正在浏覽...

暧暧瘢痆寶裝變格镖局别室禀靈簸羅茶經宸造電灌慸介鬥帳對語呃呃惡口法寺廢丘風僝雨僽酆城獄覆理該攝趕時髦宮瓢公式躬體焊工合圖假賃勦合蛟浪酒豪軍都濬決铠裝磕塔牢檻涖官流霞論辭木樁嗫嚅小兒忸忸怩怩女禦前途未蔔求化上風官司善懷删治聖蠒實地史閣式式受寵若驚耍性子碎米肅柬特意詳論謝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