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壞亂;昏亂。《詩·大雅·召旻》:“昬椓靡共,潰潰回遹,實靖夷我邦。” 毛 傳:“潰潰,亂也。”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若此以來,出入九載,庶曰式臧,覆出為惡,佪佪潰潰,當何終極!” 金 元好問 《送仲希兼簡大方》詩:“老去天公真潰潰,亂來人事轉悠悠。”
(2).怒貌。《詩·邶風·谷風》“有洸有潰” 毛 傳:“潰潰,怒也……《韓詩》雲:潰潰,不善貌。”
(3).水流貌。 漢 劉向 《說苑·雜言》:“夫智者何以樂水也?曰:‘泉源潰潰,不釋晝夜。’” 唐 柳宗元 《晉問》:“其響之所應,則潰潰漰漰,洶洶薨薨。”
“潰潰”是一個疊詞用法,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延伸,主要包含以下三層解釋:
基本含義:崩潰離散的狀态
指人群或事物在壓力下迅速瓦解、潰散。例如形容軍隊潰敗時“潰不成軍”,或比喻組織體系突然崩壞。該義項源自“潰”字本義“大水沖決堤岸”的引申,如《左傳》用“潰”描述民衆逃離統治者的狀态。
水流沖決的具象描述
本義與水勢相關,強調水流沖破堤岸的動态,如《西都賦》“潰潰回遹”描繪洪水泛濫場景。該用法通過疊字強化了水流湍急、不可阻擋的意象。
情緒與狀态的抽象表達
可引申為:
讀音提示:“潰”在此詞中讀作kuì,另有一個huì的讀音僅用于通假“殨”(指瘡膿潰爛),與本詞無關。
《潰潰》是一個漢語詞語,多用作形容詞,表示事物失去了穩定、淩亂不堪或崩潰的狀态。例如:他整天忙得潰潰不堪。
《潰潰》這個詞由“水”和“貴”兩個部首組成,拆分後的部首分别是“氵”和“貝”,并且它包含了10個筆畫。
《潰潰》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此詞通常用來描述水流泛濫、破壞和沖擊。隨着時間的推移,詞義逐漸擴展到了描述其他事物的崩潰和混亂狀态。
《潰潰》的繁體字是「潰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一些與現代略有不同。以《潰潰》為例,「潰」字的古代寫法為「決貴」,而「潰」字的古代寫法為「決貴」,字形變化較小,但在具體用法上有所差異。
1. 他的計劃遭遇了意外,整個計劃就潰潰了。
2. 這個組織内部出現了一些嚴重的矛盾,導緻了組織的潰潰。
潰散、潰退、潰亂、潰圍
瓦解、崩解、垮台、滅亡
穩固、堅挺、強大、鞏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