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免。《漢書·何武傳》:“﹝ 武 ﹞所舉奏二千石長史必先露章,服罪者為虧除,免之而已;不服,極法奏之,抵罪或至死。” 顔師古 注:“虧,減也。減其狀,直令免去也。”《三國志·魏志·臧洪傳》:“ 劉子璜 奉使踰時,辭不獲命,畏威懷親,以詐求歸,可謂有志忠孝,無損霸道者也;然輒僵斃麾下,不蒙虧除。” 宋 司馬光 《戶部侍郎周公神道碑》:“所部屬有罪,先以好言諭之,不變,乃稍責之。懼自改者,蓋十七八,苟尚不變,乃案緻于法,猶為虧除,不盡繩也。”
“虧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虧除”指減免、損失,由“虧”(損失)和“除”(去除)組合而成,表示在某種情況下減少或免除責任、懲罰等。
詞義溯源
古代用法
多用于法律或政治語境,如司馬光《戶部侍郎周公神道碑》提到“猶為虧除,不盡繩也”,即對輕微過錯不完全追究。
現代延伸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特定語境下可表示“減少損失”或“免除責任”,例如:“除非用狠辣手段,否則誰也不會咽下那口氣”。
“虧除”是古漢語詞彙,核心含義為減免、損失,常見于古代文獻中的法律或政治場景。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可通過具體語境理解其引申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案例,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來源。
虧除(kuī chú)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作動詞或者名詞,表示扣除、減去。
虧(chūi):部首丹(兒字旁),總筆畫3。
除(chú):部首阜(阝字旁),總筆畫9。
《說文解字》記載,虧除在古代寫法中,虧為款,除為蜀。款指扣除數目,蜀代表減去。
虧除的繁體寫法是「虧除」。
在古代寫法中,虧除的寫法稍有不同。虧字可以寫成「傀」,除字可以寫成「廚」。
1. 請幫我計算虧除了多少金額。
2. 這次考試成績顯示虧除了一分。
虧本、虧損、除了、除非
減去、扣除、削減
增加、加上、補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