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媿恧的意思、媿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媿恧的解釋

羞愧。《東觀漢記·劉玄傳》:“ 更始 媿恧,俯刮席,與小常侍語。” 唐 駱賓王 《夏日遊德州贈高四》詩序:“章句繁蕪,心神媿恧。”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二:“見書不多,遂與前人闇合,良自媿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媿恧”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由“媿”和“恧”兩個同義字組合而成,均表示羞愧、慚愧之意。具體解析如下:

  1. “媿”
    讀音為kuì,通“愧”,意為因過失或錯誤而感到内心不安。例如《說文解字》中解釋:“媿,慚也”,與“愧”字互通,常見于古籍中。

  2. “恧”
    讀音為nǜ,本義也是羞愧。《說文解字》注:“恧,慚也。從心,而聲。”該字強調因自身行為不當或能力不足産生的羞恥感,如《漢書》中“心恧而辭避”。

組合含義
“媿恧”為同義複詞,兩字疊加使用,強化羞愧的程度,可譯為極度慚愧。例如古籍中可能出現的用法:“媿恧無地”(羞愧到無地自容)。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出現,多用于文言或特定文學作品中。日常表達“羞愧”時,更常用“慚愧”“羞慚”等詞替代。若在閱讀古文時遇到此詞,可直接理解為“内心深感羞恥”之意。

提示:如需具體文獻例證或更深入的考據,建議查閱《漢語大字典》《說文解字注》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媿恧的意思

《媿恧》(kuì nǜ)是一個漢語詞語,表達了對自己的過失、錯誤或不足感到慚愧和羞恥的情緒。

拆分部首和筆畫

《媿恧》由“女”(nǚ)作為部首,它表示與女性相關的意思,包括諸如感情、形象等等。此外,詞語《媿恧》總共有15劃。

來源

《媿恧》的出處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蕩》一詩中:“子之豐,媿如也!”這句詩表達了對自己不夠豐盈、充實而感到羞愧和慚愧的情緒。後來,這種意義逐漸衍生為更為廣泛的“媿恧”概念。

繁體

《媿恧》的繁體字為“愧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媿恧的漢字寫作“愧耨”,其中的“愧”表示慚愧、羞愧,“耨”表示掃地,可以形象地表達通過掃地來表達内心的羞愧之情。

例句

1.面對自己的錯誤,他感到媿恧萬分。

2.她的謙遜與真誠使人不禁感到媿恧。

組詞

媿愧、自媿

近義詞

慚愧、羞恥、愧疚

反義詞

得意、自滿、驕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