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夔龍的意思、夔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夔龍的解釋

(1).相傳 舜 的二臣名。 夔 為樂官, 龍 為谏官。《書·舜典》:“ 伯 拜稽首,讓于 夔 龍 。” 孔 傳:“ 夔 龍 ,二臣名。” 唐 杜甫 《奉贈蕭十二使君》詩:“ 巢 許 山林志, 夔 龍 廊廟珍。”後用以喻指輔弼良臣。 元 耶律楚材 《和人韻》之二:“安得 夔 龍 立廊廟,扶持 堯 舜 濟斯民。” 明 梁辰魚 《浣紗記·吳刎》:“ 伯嚭 那老賊呵!我一心認是濟世 夔 龍 ,誰知你是蠹國鴟梟。”《平山冷燕》第一回:“今當此春晝, 夔 龍 并集,亦當有詞賦示後,今日之盛,方不泯滅無傳。”

(2).古器物上的夔龍紋飾。《紅樓夢》第五三回:“上面兩席是 李嬸娘 、 薛姨媽 坐,東邊單設一席,乃是雕夔龍護屏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俱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夔龍"(kuí lóng)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 曆史人物與象征意義
    指舜帝時期的兩位賢臣夔和龍,分别擔任樂官與谏官。後世常以“夔龍”比喻輔佐君王的棟梁之臣,如杜甫詩句“夔龍廊廟珍”即用此典。

  2. 器物紋飾的指代
    特指商周時期青銅器、禮器上的獨腳神獸紋樣。其形象威猛,常以抽象線條表現,具有圖騰崇拜和權力象征意義。

補充說明

關于讀音,“夔”字易被誤讀,正确發音為kuí(二聲),非“xiè”或“jì”。如需進一步了解字形結構或文化典故,可參考、2、5的詳細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夔龍的意思

夔龍指的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神獸,這是一種蛇形神獸,具有令人震懾的力量和威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夔龍被視為守護神,常被用來象征追求力量和勇氣。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夔字的部首是多字頭(多),共有9個筆畫。

龍字的部首是龍(⺁),共有16個筆畫。

來源

夔龍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夔,據說夔是一種神奇的龍形神獸,它能操控風雲、驚濤駭浪,具有威風凜凜的形象。

繁體字

夔龍(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夔的寫法曾有變化,有時會将多字頭的多寫成少,目前已較為少見,但在古代文獻和碑刻中還能找到這種寫法。

例句

1. 英勇的夔龍握緊長槍,守護着大地的和平。

2. 這個故事描述了一隻夔龍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智慧。

組詞

夔龍山、夔門、夔縣、夔州

近義詞

龍形神獸

反義詞

凡鱗

龍之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