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苦恨的意思、苦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苦恨的解釋

(1).苦惱。 唐 杜甫 《登高》詩:“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西遊補》第三回:“﹝ 行者 ﹞現原身望望使者,使者早已不見, 行者 越發苦恨,須臾悶倒。”

(2).甚恨,深恨。 唐 秦韬玉 《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綫,為他人作嫁衣裳。” 宋 周邦彥 《點绛唇》詞:“苦恨斜陽,冉冉催人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苦恨”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常見于古詩文語境中,其含義需結合具體用法分析:

  1. 基本釋義

    • 苦惱/極度遺憾:指内心深切的痛苦或無法釋懷的遺憾。例如杜甫《登高》中“艱難苦恨繁霜鬓”,結合詩人晚年漂泊的境遇,“苦恨”既包含對個人衰老的悲歎,也隱含對時局艱難的憤懑。
    • 深恨/極度怨恨:強調怨恨的程度之深,如秦韬玉《貧女》中“苦恨年年壓金線”,表達貧女對自身命運不公的強烈不滿。
  2. 詞源解析 由“苦”(表程度,意為“極”)與“恨”(遺憾或怨恨)組合而成,屬于文言文中的偏義複詞,整體含義側重“恨”的強化表達,具體指向需結合語境判斷。

  3.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出現在文學賞析或仿古表達中,需注意與“痛恨”(強調憎惡)、“怨恨”(強調仇視)等近義詞的語義差異。

參考詩句補充:周邦彥《點绛唇》“苦恨斜陽,冉冉催人去”,此處“苦恨”更偏向對時光流逝的無奈感慨,印證了該詞情感層次的豐富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苦恨

《苦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指“非常痛苦與悲憤”。這個詞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苦(木頭)和恨(心字底),分别表示“痛苦”和“悲憤”。在開頭的“苦”字中,包含了3個筆畫,而“恨”字則包含了8個筆畫。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被廣泛運用于文學作品中。它形象地表達了人們在面對困難、痛苦和不公正的時候的心理狀态。在繁體字中,這個詞語的寫法是「苦恨」。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辭海》所載,這個詞語的古代寫法是「枯餐戮飲」

以下是一些使用《苦恨》這個詞語的例句:

  1. 他心中充滿了苦恨,卻無法表達出來。
  2. 面對失敗和挫折,她深感苦恨。
  3. 這個故事充滿了苦恨和悲傷。

下面是一些使用《苦恨》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苦楚、苦痛、恨鐵不成鋼、恨不能、恨之入骨

近義詞:痛苦、悲憤、辛酸

反義詞:高興、滿意、欣喜

總的來說,《苦恨》這個詞語準确地表達了人們在面對痛苦和悲憤時的心理狀态,同時也可以被廣泛運用于文學作品中,豐富了語言的表達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