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忽,失誤。 前蜀 杜光庭 《宴設使宗汝九耀醮詞》:“慎行謹身,敢忘惕勵?運心屬念,尚慮曠遺。” 宋 王禹偁 《黃州謝上表》:“謹當勤求人瘼,遵奉詔條,窒塞 嚣 訟之民,束縛憸猾之吏,敢言課最,庶免曠遺。”
“曠遺”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字義分解
使用場景
前蜀·杜光庭《宴設使宗汝九耀醮詞》:
“慎行謹身,敢忘惕勵?運心屬念,尚慮曠遺。”
(表達對事務謹慎處理時仍擔憂疏漏)。
宋·王禹偁《黃州謝上表》:
“謹當勤求人瘼……敢言課最,庶免曠遺。”
(表明勤勉履職以避免失誤)。
“曠遺”既可指具體的行為失誤,也可抽象表示事物中的不完美狀态,多用于正式或文學語境。如需更深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
曠遺(kuàng yí)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思念、懷念某人或某事物。
曠遺的部首是日,總共有8個筆畫。
曠遺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陸遊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中,意指思念失去的親人,後來發展成了表示懷念和思念的一種詞語。
傳統繁體字為旺遺。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曠字由日旦兩個部分組成,旁邊還有兩個勾狀的附加部分。
1. 我常常曠遺那段快樂的時光。
2. 他對故鄉的山水感到非常曠遺。
思曠、曠達、曠野、曠工。
思念、懷念、緬懷。
忘記、遺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