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夷的意思、曠夷的詳細解釋
曠夷的解釋
曠達坦蕩。《新唐書·隱逸傳·賀知章》:“﹝ 知章 ﹞性曠夷,善譚説。”
詞語分解
- 曠的解釋 曠 (曠) à 空闊:空曠。曠遠。曠野。地曠人稀。 開朗,心境闊大:曠達。心曠神怡。 相互配合的東西之間空隙過大:這雙鞋穿着太曠了。 荒廢,耽誤:曠工。曠時持久。曠日經年。 長時間所無:曠代偉人(當代
- 夷的解釋 夷 í 中國古代稱東部的民族:東夷。九夷(古時稱東夷有九種)。 中國舊時指外國或外國的:華夷雜處(?)。 平,平坦,平安:化險為夷。 弄平:夷為平地。 消滅:夷滅。族夷(誅殺犯罪者家族)。 等輩:“諸
網絡擴展解釋
“曠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曠達坦蕩,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心胸開闊、豁達灑脫。以下為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1. 基本釋義
- 曠:指空闊、開闊,既形容空間上的廣闊(如“曠野”),也引申為心境的開朗豁達(如“心曠神怡”)。
- 夷:本義為平坦,後引申為平和、安定(如“化險為夷”),也指消除(如“夷為平地”)。
- 組合義:“曠夷”結合二者,強調心胸開闊、坦蕩無拘的品格,多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或處世态度。
2. 文獻出處與用法
- 曆史典籍:《新唐書·隱逸傳·賀知章》提到:“(賀知章)性曠夷,善譚説”,意為賀知章性情豁達坦蕩,且善于言談。
- 詩詞引用:
- 宋代蘇籀《閒詠一首》:“自許羲皇上,陶然絕曠夷。”
- 釋道潛《讀東坡居士南遷詩》:“居士胸中真曠夷,南行萬裡尚能詩。”
(以上詩句均通過“曠夷”贊頌人物的超然心境。)
3. 近義詞與相關詞
- 近義詞:曠達、豁達、坦蕩、灑脫。
- 反義詞:狹隘、拘謹、偏執、局促。
4. 應用場景
- 人物品評:多用于評價曆史人物或文學形象,如“他生性曠夷,不拘小節”。
- 自我修養:可借以表達對開闊心境的追求,如“處世當有曠夷之懷”。
5. 權威來源參考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新唐書》相關章節、宋代詩詞集,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曠夷
曠夷(kuàng yí)是一個漢字詞,由“曠”和“夷”兩個部分組成。
曠字的部首是日字旁,表示與日相鄰的地方。它的拆分筆畫順序為一橫、一豎和一撇。夷字的部首是大字旁,表示大的事物。夷字的拆分筆畫順序為一橫、一捺和一點。
曠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經》中的《曠野》篇。曠夷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廣夷”,其中的“廣”字和現代的“曠”字相同,而“夷”字則保持不變。這個詞常用來描述遼闊荒涼的地方。
在繁體字中,曠字的寫法保持不變。而夷字的寫法是“夷”字下方有兩點,形狀略有差異。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曠字的古代寫法是一橫、一豎、一豎、一撇;夷字的古代寫法是一橫、一捺、一橫、一點。
以下是一些例句:
1.海上一片曠夷,令人心曠神怡。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無邊曠夷勝景讓人流連忘返。
組詞:
曠野、曠課、曠工、曠達
近義詞:
廣闊、遼闊、荒涼
反義詞:
繁忙、熙熙攘攘、擁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