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曠瘝的意思、曠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曠瘝的解釋

(1).《書·冏命》:“非人其吉,惟貨其吉,若時瘝厥官。” 蔡沉 集傳:“言不于其人之善,而惟以貨賄為善,則是曠厥官。”後以“曠瘝”指曠廢職守。 宋 葉適 《除淮東總領謝表》:“必吝出納,是為有司之常;苟逃曠瘝,終返腐儒之舊。”《明史·孫磐傳》:“請定建言者為四等……粉飾文具,循默不言者,則罷黜之。庶言官知警,不至曠瘝。”

(2).指曠職之官吏。 明 徐渭 《旱甚久不應禱再追前韻》:“玩愒如不聞,曠瘝秉何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曠瘝”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指曠廢職守
    源自《尚書·冏命》中的“若時瘝厥官”,蔡沈集傳解釋為官員不重視選拔賢能,反而以財物賄賂為善,導緻官職被荒廢。後世引申為官員失職、玩忽職守,如《明史·孫磐傳》提到“不至曠瘝”即強調官員應盡職。

  2. 指曠職的官吏
    該詞亦可作名詞,代指不稱職的官員。明代徐渭在詩句“曠瘝秉何義”中即用此意。

二、詞源與用例

三、延伸說明

該詞多用于古代公文或史書,現代漢語中已罕見,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核心圍繞“官員渎職”展開,兼具動詞(行為)與名詞(主體)的雙重含義。


以上内容綜合了《尚書》、宋明文獻及異體字演變,完整解釋可參考古典辭書或相關曆史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曠瘝

曠瘝(kuàng gūn)是一個中文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為“疒”和“光”,并且由10個筆畫組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獻中,曠瘝被用來形容人們在遭受巨大打擊或災難後的精神和情緒的抑郁狀态。

在繁體字中,曠瘝的書寫形式為「曠瘝」。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一些古字的寫法更加複雜,需要更多的筆畫。曠瘝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相同的意義和發音。

以下是一個關于曠瘝用法的例句:
他失去了工作和家人的支持後,處于曠瘝的狀态。

接下來是幾個與曠瘝相關的詞彙:

- 組詞:曠世瘝心(形容極度頹廢的心情)。

- 近義詞:憂郁、沮喪、抑郁。

- 反義詞:快樂、愉快、歡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