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匡輔君主,以成霸業。《宋書·武帝紀中》:“其在 襄王 ,亦賴匡霸,又命 晉文 ,備物光錫。”
(2).輔佐霸主。 前蜀 杜光庭 《錄異記》卷一:“ 儀 ( 張儀 )以不敏,名聞不昭,入 秦 匡霸,欲翼時君。”
“匡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綜合權威來源可總結如下:
匡輔君主,成就霸業
指通過輔佐君主或霸主,幫助其建立功業、實現霸業。例如《宋書·武帝紀中》提到“匡霸”用于描述曆史人物對君主的支持。這一解釋在多個來源中被反複提及(如、3、6、7、8),強調“匡”為匡正、輔助,“霸”為霸業或霸主。
平定暴虐,恢複秩序
部分來源(如)将“霸”解釋為“暴虐的統治者”,認為“匡霸”指正義之士通過力量或智慧平定暴政,恢複社會秩序。此釋義更側重對抗不義統治的行為。
構詞解析
“匡”本義為糾正、扶助(如“匡謬”“匡助”),而“霸”可指“霸主”或“霸業”,也可引申為暴虐統治(需結合語境判斷)。
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宋書》《錄異記》等古籍原文(來源見、6)。
《匡霸》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扶正,消滅強暴的人或事物,替天行道。
《匡霸》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匚(radical 23)和雨(radical 173)。它包含12個筆畫。
《匡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曆史。匡,源于古代文字衍生而來,意為修正、糾正、扶正等。霸,原指古代一國之主,後來演變為具有專橫權力的暴君。
《匡霸》的繁體字為「匡霸」。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寫法有所不同,而《匡霸》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的形态和現代寫法相似。
1. 我們需要一個英雄來匡霸社會中的不正之風。
2. 他奮力匡霸,為弱者讨回公道。
3. 這部電影展示了一個匡霸者的傳奇故事。
1. 匡正:糾正錯誤,扶正正道。
2. 匡助:幫助,支持。
3. 匡扶:扶持,支持。
1. 扶正:糾正錯誤,撥正。
2. 正義:公正、合理、公道。
3. 解救:拯救,解困。
1. 崇飾:捧殺,追捧。
2. 妥協:妥當處理,妥善解決。
3. 被壓迫:受壓制,無法自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