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成塊狀的形體。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作酢法》:“細擘麴破,勿令有塊子。” 宋 林洪 《山家清供·山海兜》:“取魚蝦之鮮者,同切作塊子。”
(2).量詞。用于馬匹等。 元 馬緻遠 《薦福碑》第二折:“好塊子馬,腳打着腦杓子走趕不上。兀的不是那塊子馬……則被那塊子馬走的緊,灑家緊趕着,跟不上。” 元 無名氏 《村樂堂》第二折:“灑家是箇 關西 漢……與這同知相公做着箇後槽,喂着一塊子馬。一塊子好馬也呵!”
“塊子”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物體呈現塊狀形态,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元代文獻中,“塊子”作為量詞專指馬匹,帶有口語化色彩。例如:
該詞多見于宋元時期的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通常被更通用的量詞(如“匹”“個”)替代。如需更完整的釋義,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塊子》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物體的形狀大塊,可以是固态的東西或者買東西時的貨品單位。
《塊子》的拆分部首是⼝口,它屬于“⼝口”部首漢字。
《塊子》的總共有7筆畫。
《塊子》是一個古代漢字。它來源于古代的象形字,形狀像一個實心的矩形,代表着一塊物體。
《塊子》的繁體字是“塊子”,它在繁體字書寫系統中使用。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變化。據了解,在古時候,漢字“塊子”在形狀和部首上可能有細微的差異,但整體上還是象形字形狀。
1. 請給我兩塊子魚肉。
2. 這個玩具塊子非常大。
1. 塊頭:指人的腦袋或形體的大小。
2. 塊狀:指物體的形狀或外貌呈塊狀。
3. 快塊:指速度非常快。
1. 方塊:指具有四個平等邊長的正方形。
2. 件:表示事物的個體或數量單位。
1. 粉末:指細小顆粒的物質。
2. 柔軟:指物體柔軟、彈性好、不堅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