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問的意思、扣問的詳細解釋
扣問的解釋
詢問;讨教。 宋 魏了翁 《跋楊司理德輔之父紀問辯曆》:“後生初學,哆然自是,恥於扣問者,視此亦可以少警矣。”《醒世姻緣傳》第四回:“ 晁大舍 将 童定宇 的來歷向 禹明吾 扣問。” 郭沫若 《創造十年續篇》八:“偶爾在朋友間扣問,都說難懂。”
詞語分解
- 扣的解釋 扣 ò 用圈、環等東西套住或攏住;把門扣上。 衣紐:衣扣。 繩結:繩扣兒。 把器物口朝下放或覆蓋東西:把碗扣在桌上。 相符,符合:扣題(符合題義)。 強留:扣押。 從中減除:扣除。扣發(?)。 敲擊:
- 問的解釋 問 (問) è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請人解答:詢問。問答。問題。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問津。質問。過問。 為表關切而詢問:慰問。問候。問長問短。 審訊,追究:審問。問案。唯你是問。 管,幹預:概不過
網絡擴展解釋
“扣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基本含義
- 詢問與請教:指以謙遜的态度向他人提問或讨教。例如宋代魏了翁在《跋楊司理德輔之父紀問辯曆》中提到,後輩初學時若自以為是、恥于“扣問”,應引以為戒。
- 嚴厲追問:部分解釋(如)将其視為成語,強調“緊緊追問、逼問以揭露真相”,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2.詞源與演變
- 字面可拆解為“扣”(叩擊)和“問”(詢問)。古時敲門求教需扣擊門環,因此“扣問”隱含“主動探求知識”的意象。
- 在明清小說(如《醒世姻緣傳》)及現代文學(如郭沫若作品)中,多用于表達請教或探讨問題。
3.近義詞與用法
- 近義詞包括“詢問”“讨教”,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帶有謙遜色彩。
- 需注意語境:若強調“追問真相”,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適用嚴厲含義。
4.權威性辨析
- 中等權威來源及多部古籍均支持“請教”為核心含義,而“逼問”的解釋可能源于個别詞典的擴展定義,需謹慎區分使用場景。
“扣問”更常見于表達謙遜的請教行為,建議在文學或正式語境中使用時,優先參考古籍例證及權威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扣問的意思
扣問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思是用一種強制的方式去詢問、盤問他人,以獲取所想要的信息或事實。這種方式可能會采用刺激、壓迫、威脅等手段,以迫使被扣問者揭露真相或提供相關的答案。
扣問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扣問的兩個字分别由扌(手部)和問(兩個口字旁)組成。
扌:手部,作為漢字部首,表示與手相關的事物。
問:兩個口字旁,表示與嘴巴有關的事物。
扣的總筆畫是4畫,問的總筆畫是11畫。
扣問的來源
扣問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周禮·地官司徒·大史》:“夫問者,扣不敢問,問者,扣敢問而艱問也。”意思是扣問就是迫使别人說出真相的一種方式。
扣問的繁體
繁體字是「扣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扣問」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集中在字形和結構方面,在整體上與現代漢字相似,但細節上有一些差别。
在《說文解字》中,「扣問」的寫法是「扣閑」。其中「閑」的意思是指自由的、無約束的狀态。
扣問的例句
1. 警方通過扣問嫌疑人,最終找到了他們藏匿的地點。
2. 老師扣問學生,他們是否知情這起事件。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追問、诘問、盤問。
近義詞:盤問、質問、逼問。
反義詞:答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