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寇邊的意思、寇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寇邊的解釋

[invade the border] 敵人侵犯邊境

詳細解釋

侵犯邊境。《後漢書·西羌傳序》:“及 武乙 暴虐, 犬戎 寇邊, 周 古公 踰 梁山 而避于 岐下 。” 清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二:“ 道光 壬寅, 英吉利 寇邊,議和未定,有 英國 兵船遭風泊 臺灣 ,巡道 姚瑩 要殺之。”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本來, 吐蕃 寇邊是常事, 唐 守邊兵把它趕走也是常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寇邊”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曆史與用例

  1.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後漢書·西羌傳序》,記載“犬戎寇邊”,描述古代遊牧民族侵犯中原邊境的史實。
  2. 經典例句:
    • 《漢書·王莽傳》提到“匈奴寇邊甚”,反映漢代北方匈奴的頻繁侵擾。
    • 清代《瞑庵雜識》記載“英吉利寇邊”,指鴉片戰争時期英國侵犯中國沿海。

使用場景

“寇邊”是典型的軍事術語,既包含地理邊界(邊)的防禦意義,也隱含對國家安全威脅(寇)的警示。其曆史用例豐富,常見于古籍和近現代文獻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寇邊

寇邊,語義上泛指侵犯邊境的敵人。寇邊這個詞為多音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宀(寶蓋頭)和舟(船),共有11畫。

寇邊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邊塞。在古代,各個民族之間在邊界地區頻繁發生戰亂,互相侵略。邊塞是國家防禦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刻面臨着來自外敵的威脅,因此侵犯邊境的敵人被稱為“寇邊”。

在繁體字中,《寇邊》的寫法為「寇邊」。繁體字在部首和結構上與簡體字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寇邊》在古代寫作「寇邉」,邉是邊界的意思,與邊有相同的意義。

以下是關于“寇邊”的例句:

1. 邊關寇邊頻繁,需要加強邊境防禦。 2. 曆史上,許多英雄都曾抵禦寇邊、保衛家園。 3. 寇邊之害是國家面臨的一個重大威脅。

組詞:寇“邊”(侵犯邊界)+ 子“邊”(邊境地區)

近義詞:盜邊、掠邊

反義詞:守邊、保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