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孔曾的意思、孔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孔曾的解釋

孔子 與其弟子 曾參 的并稱。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自序》:“推 武 周 達孝之源,究天地明察之理,故能心契 孔 曾 ,權衡醇駁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孔曾”是漢語中的一個專有名詞,指儒家代表人物孔子與其弟子曾參的并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孔曾”由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和曾參(字子輿,孔門七十二賢之一)的姓氏組合而成,用于強調兩位聖賢在儒學傳承中的核心地位。曾參因繼承并發展孔子的孝道思想,被後世尊為“宗聖”。

二、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學者江藩的《漢學師承記》自序:“推武周達孝之源,究天地明察之理,故能心契孔曾,權衡醇駁也。”。此處的“孔曾”既指兩位先賢的思想體系,也暗含對儒家正統學術的推崇。

三、學術背景

  1. 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核心思想為“仁”與“禮”。
  2. 曾參:以孝道著稱,相傳《孝經》為其所著,提出“慎終追遠”的倫理觀。 二者并稱體現了儒學中“師承”與“思想延續”的關系,常見于古代學術讨論或文獻評述中。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典文獻、儒學研究或曆史評論,例如:“孔曾有道官天下,韓柳無文世子孫”(詩詞古文網引用詩句)。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孔曾的意思

孔曾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某件事物或某個人的名字已經過時或不再被人所熟知。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孔曾的部首是子 (zi),筆畫數為丨一一一丨、一一一丨丨一 (15畫)。

來源

孔曾一詞最早記載于中國古代的《爾雅》一書中,其用法來源于古代傳統的命名習俗。

繁體

孔曾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孔曾」,與簡體字形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孔曾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漢字在演變過程中經曆了多次改革和統一。但基本的形狀依然相似,并且包含相同的部首和筆畫。

例句

1. 這本書裡有很多孔曾的知識,大家可能不太了解。

2. 隨着時代的變遷,許多傳統手藝已經變成了孔曾的技能。

組詞

孔曾的組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不同而有所變化,以下是幾個常見的組詞:

1. 孔曾的技能

2. 孔曾的知識

3. 孔曾的傳統

近義詞

孔曾的近義詞包括:過時、陳舊、廢棄、不再流行。

反義詞

孔曾的反義詞包括:新鮮、現代、流行、熱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