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伐的意思、口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伐的解釋

用語言譴責,聲讨。《新唐書·鄭元璹傳》:“ 太宗 賜書曰:‘知公口伐,可汗如約,遂使邊火息燧,朕何惜金石賜於公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口伐”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來源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新唐書·鄭元璹傳》,唐太宗在賜書中提到“知公口伐,可汗如約”,意為通過鄭元璹的言辭譴責,使敵方遵守約定,平息戰火。

使用場景

  1. 個人層面:形容兩人因矛盾互相指責,例如“他們經常在公共場合口伐對方”。
  2. 公共領域:多用于媒體、輿論對某事件的聲讨,如“媒體間的口伐愈演愈烈”。

記憶技巧

可聯想“口”為語言,“伐”為攻擊,整體理解為“用言語攻打對方”。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新唐書》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口伐

口伐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口(kǒu)和伐(fá)。

口字部首是表示口的意思,是一個基本的漢字部首。伐字部首則表示砍伐、撲滅等意思。

《說文解字》中将“伐”解釋為“删砍也”,主要用于形容對樹木、敵人等的砍伐和打擊。

在繁體字中,“口伐”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口伐”并沒有固定的形态,可以根據個人的書寫風格來進行變化。然而,通常情況下,“口伐”都被書寫為“口+伐”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使用“口伐”的例句:

1. 漢字的形态變化是在古代形成的,包括“口伐”的書寫形式。

2. 堅持正确的伐字形态和用法可以幫助避免誤解。

“口伐”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一些詞語,例如:“口舌伐”,意為争論不休;“口雜伐心”,意為嘴上沖動。

與“口伐”相近的詞語包括:“說閑話”、“說長道短”等,意思都是指人們無事生非地說話。

與“口伐”相反的詞語為:“贊美”、“稱贊”等,表示對别人的贊揚和讚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