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孔席的意思、孔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孔席的解釋

指 孔子 四處奔走,席不暇暖之事。 唐 岑參 《西蜀旅舍春歎寄朝中故人呈狄評事》詩:“早須歸天階,不能安 孔 席。”參見“ 孔席不暖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孔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典故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并非指具體的物品,而是源自對孔子生平事迹的概括,常以"孔席不暖"的成語形式出現,用以形容人奔波勞碌、無暇安居的狀态。以下從詞典釋義、典故溯源、語義解析及現代引用四個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孔席"特指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坐席。其典故内涵在于"席不暇暖",即孔子為推行仁政、傳播學說周遊列國,每到一處,坐席尚未溫暖便又啟程離去,體現其憂世濟民的迫切心境。該詞後被濃縮為成語"孔席不暖"(或"孔席墨突"),成為勤勉奔走、不遑甯處的典型意象。

二、典故溯源

  1. 原始出處

    典故最早見于《淮南子·修務訓》:"孔子無黔突,墨子無暖席。"(意為孔子家的煙囪未熏黑,墨子家的坐席未坐暖),兩漢學者桓寬《鹽鐵論·散不足》亦載:"孔子曰:'席不正不坐。' 然則其不安席可知矣。" 此說奠定了孔子奔波不息的形象基礎。

  2. 文學化定型

    唐代韓愈在《進學解》中凝練為經典表述:"昔者孟轲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于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欤?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文中雖未直引"孔席",但"轍環天下,卒老于行"的表述與之精神相通,後世遂以"孔席不暖"概括此典。

三、語義解析

  1. 表層含義

    指孔子周遊列國時居無定所,連坐席都來不及溫暖便要啟程,凸顯其傳道之艱辛。

  2. 深層象征

    引申為賢者為實踐理想而忘我奔忙的狀态,蘊含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擔當精神。如錢鐘書《管錐編》論及士人責任時曾化用此典:"古之君子,孔席墨突,汲汲遑遑,惟恐德之不修,學之不講。"

四、權威參考

  1. 文獻依據

    • 典故本源:《淮南子·卷十九·修務訓》(漢·劉安)
    • 成語定型:《進學解》(唐·韓愈,《韓昌黎文集》卷一)
    • 現代釋義:《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孔席"詞條
  2. 學術闡釋

    當代學者龔鵬程在《中國傳統文化十五講》中指出:"'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的典故,不僅展現先秦士人身體力行的實踐精神,更揭示了儒家'以天下為己任'的入世哲學對後世知識分子的範式影響。"

"孔席"作為承載儒家文化精神的語符,其價值遠超字面意義,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表征積極入世、憂患擔當的核心意象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孔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孔子周遊列國、推行儒學的經曆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拼音:kǒng xí
注音:ㄎㄨㄥˇ ㄒㄧˊ
解釋:指孔子為傳播思想而四處奔走,以至于“席不暇暖”(連坐席都來不及坐暖)的典故,形容人忙于事業、無暇安居的狀态。

二、出處與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岑參的《西蜀旅舍春歎寄朝中故人呈狄評事》:“早須歸天階,不能安孔席。” 這裡的“孔席”借孔子奔波之态,表達詩人對自身漂泊境遇的感慨。
典故源自《淮南子·修務訓》中“孔子無黔突,墨子無煖席”的記載,将孔子與墨子并提,突顯先賢為理想不辭辛勞的精神。

三、相關延伸

  1. 同源典故:
    與“孔席”相關的表達還有“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墨子煙囪未熏黑便離開),均用于贊頌執着追求的精神。
  2. 文化内涵:
    該詞不僅描述孔子的經曆,更被引申為一種文化符號,象征儒家積極入世、心系天下的責任感。

四、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例如評價曆史人物勤勉奉獻時,可稱其“有孔席之風”。需注意語境適配,避免口語化濫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曆史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淮南子》原文或唐代詩詞集。

别人正在浏覽...

奧旨報告期比例尺騁辯打磕铳玷缺齻牙疊時饷踧踖東山高卧東投西竄鬥争鬥合餓鄉蜂附雲集鼖晉伏地脯酒婦人幹符坤珍幹曆貢輸漢陰老父恒河一沙較勝架勢劫難記年哜咨開邁開支颏頤拉饑荒另楚寒巫流喝流露樓花洛川會議明鮮殁身木香菊跑狗場撲空清佳輕憐疼惜燃肉身燈戎旗山壁勝會沈年設置史料聳膊成山唐槐秋騰踯毋固祥光相堅笑颦暇逸西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