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聳詟栗的意思、恐聳詟栗的詳細解釋
恐聳詟栗的解釋
害怕得發抖。 唐 谷神子 《博異志補編·呂鄉筠》:“抽笛吹三聲,湖上風動,波濤沆瀁,魚鱉跳噴, 鄉筠 及童僕恐聳讋慄。”
詞語分解
- 恐的解釋 恐 ǒ 害怕,畏懼:恐懼。恐怖。恐慌。驚恐。有恃無恐。 恫吓(?):恐吓(?)。 疑慮:恐怕。恐不能成功。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詟栗的解釋 恐懼;震懾。 唐 柳宗元 《晉問》:“貙豻虎兕,奔觸讋慄,伏無所入,遯無所脫。” 宋 汪藻 《鎮江府金山神霄宮碑》:“蛟龍讋栗 江 神虔,驚濤弭伏雲海鮮。” 明 謝肅 《樗舍記》:“及皇 明 聿興,天
網絡擴展解釋
“恐聳詟栗”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因極度恐懼而發抖的樣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由“恐聳”和“詟栗”兩部分組成:
- 恐聳:因害怕而身體發抖、内心不安;
- 詟栗:因驚恐而全身戰栗。
合起來表示極度驚恐的狀态,常見于形容面對突發危險或恐怖場景時的反應。
二、使用場景
- 文學描寫: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正式語境,例如描述人物遭遇驚險事件時的神态;
- 日常表達:可比喻對突發事件或超乎想象的恐怖事物産生的強烈恐懼感。
三、出處與例句
- 出處:最早見于唐代谷神子《博異志補編·呂鄉筠》,描述吹笛引發風浪時“鄉筠及童僕恐聳讋慄”的場景;
- 造句:
“深夜獨行山路,忽聞怪聲,頓時恐聳詟栗,寸步難移。”。
四、發音與結構
- 拼音:kǒng sǒng zhé lì(注意“詟”讀zhé,非zhēn);
- 結構:并列式成語,四字均為動詞或形容詞性語素,強化恐懼的層次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更多例句,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恐聳詟栗
恐聳詟栗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分别解釋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
意思
恐聳詟栗的意思是恐懼、害怕。當有令人不安、可怕的事情發生時,人們會感到心悸不安、戰栗不已。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恐:拆分成心旁、工字旁,共7畫
聳:拆分成耳旁、工字旁,共10畫
詟:拆分成言字旁、聿字旁,共13畫
栗:拆分成木字旁、隹字旁,共9畫
來源
恐聳詟栗這個詞來源于《莊子·人間世》一章,用來描述人們在面對恐懼時的心理狀态。
繁體
恐聳詟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恐聳詟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恐聳詟栗的寫法可能各有不同,但大緻上與現代相似。
例句
1. 他聽到樓上傳來的吓人聲音,不禁恐聳詟栗。
2. 面對虎口,即便是勇敢的人也會感到恐聳詟栗。
組詞
恐懼、聳立、詟言、栗人
近義詞
害怕、驚恐、戰栗、畏懼
反義詞
勇敢、坦然、無畏、泰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