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窦毅 招婿終得 唐高祖 李淵 事。《新唐書·後妃傳上·昭成窦皇後》:“﹝ 竇毅 ﹞常謂主曰:‘此女有奇相,且識不凡,何可妄與人?’因畫二孔雀屏間,請昏者使射二矢,陰約中目則許之。射者閲數十,皆不合。 高祖 最後射,中各一目,遂歸於帝。”後以為擇婿之典。 明 沉受先 《三元記·招婿》:“不用屏中圖孔雀,管教仙子近嫦娥。”
(2).繪有孔雀的屏風。 元 張昱 《醉題》詩:“清霄酒壓楊花夢,細雨鐙深孔雀屏。”
“孔雀屏”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源于《新唐書·後妃傳》記載的窦毅為女兒擇婿的故事。窦毅在屏風上畫兩隻孔雀,要求求婚者射箭,暗中約定射中孔雀眼睛者方可成婚。唐高祖李淵成功射中雙目,最終娶得窦氏。此後,“孔雀屏”被用作擇婿聯姻的典故,象征對才俊的嚴格篩選。
在文學和日常語境中,“孔雀屏”多用于比喻性描述,既可指代傳統典故中的擇婿标準,也可借孔雀開屏的華美意象表達對事物外觀或内涵的贊美。需注意,部分方言或謎語中可能賦予其數字諧音等特殊含義(如解謎中“屏”諧音“0”),但此為非主流用法。
《孔雀屏》一詞指的是一種用來遮擋風沙或者打瞌睡時用的屏風。它多由竹子或木材制作,上面繪有華麗的孔雀圖案。
《孔雀屏》的偏旁部首是“宀”和“灬”,總共有15個筆畫。
《孔雀屏》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淩濛初的小說《聊齋志異》中。在小說中,淩濛初以《孔雀屏》為題,講述了一個人因打瞌睡而進入了一個神奇的世界,并與美麗孔雀展開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孔雀屏》的繁體字形為「孔麗屏」。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孔雀屏曾有過多種不同的寫法,如「鵤屛」、「鵂屏」等。
1. 他在睡前擺放了一張華麗的孔雀屏,仿佛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
2. 沙塵暴來襲,他迅速拿起孔雀屏将窗戶遮擋。
1. 孔雀:指的是一種美麗的鳥類。
2. 屏風:指的是用來遮擋風沙或者隔斷空間的家具。
孔雀屏的近義詞包括:屏風、擋風闆。
孔雀屏的反義詞可以是:開放、無屏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