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格要求自己。《漢書·杜欽傳》:“歸咎於身,刻己自責。”《南史·宋元兇劭傳》:“汝始呪詛事發,猶冀刻己思愆。”
“刻己”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è jǐ,其核心含義是“嚴格要求自己”,常用來形容人勤奮自省、追求進步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刻己”由“刻”和“己”組合而成:
整體可理解為“以嚴格标準要求自己,不懈怠、不自滿”的品質。
詞義擴展
使用場景
字 | 讀音 | 含義分解 | 來源 |
---|---|---|---|
刻 | kè | ①雕刻;②時間單位(如“一刻鐘”);③程度深(如“深刻”);④嚴格(如“苛刻”) | 、5 |
己 | jǐ | ①自身(如“己任”);②天幹第六位;③姓氏 | 、5 |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文例證或使用場景,可參考《漢書》《南史》等典籍原文。
刻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包括「刻」和「己」。它是一個動詞短語,表示對自己進行刻苦磨練,以達到提高和進步的目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刻」的部首是刀,整個字共包含4個筆畫。
「己」的部首是巳,整個字共包含3個筆畫。
來源:
「刻己」一詞最早出現于《論語·仲尼篇》中,當時被用來描述孔子自我修養的一種方法。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用于描述個人追求進步、自我要求的行為。
繁體:
「刻己」的繁體字為「刻己」,字形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到「刻己」這個詞,可以使用古代的篆書形式來書寫。然而,在現代常見的使用場景中,我們一般使用現代字體來書寫「刻己」。
例句:
1. 他為了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每天晚上都刻己苦練。
2. 她刻己成人,拼盡全力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組詞:
刻苦、刻意、自刻、自己、己見
近義詞:
修身、自律、自省
反義詞:
放縱、怠惰、懶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