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骨的意思、髀骨的詳細解釋
髀骨的解釋
(1).胯骨。 宋 歐陽修 《歲暮書事》詩:“跨鞍驚髀骨,數帶減腰圍。”
(2).指股骨。
詞語分解
- 髀的解釋 髀 ì 大腿,亦指大腿骨:髀肉複生(因長久不騎馬,大腿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安逸,無所作為)。 筆畫數:; 部首:骨; 筆順編號:
- 骨的解釋 骨 ǔ 人和脊惟動物身體裡面支持身體保護内髒的堅硬組織:骨頭。骨胳(全身骨頭的總稱)。骨節。骨肉(a.指最親近的有血統關系的人,亦稱“骨血”;b.喻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關系)。骨幹(刵 )。 像骨的東
網絡擴展解釋
髀骨是中醫解剖學中的術語,其含義和現代解剖學中的股骨(大腿骨)相對應。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髀骨是人體下肢的重要骨骼,位于臀部與膝蓋之間,屬于長管狀骨。在中醫文獻中,髀骨也被稱為“大楗骨”“大腿骨”或“股骨”。它上端連接髋關節,下端參與構成膝關節,是支撐身體坐姿和行走的核心骨骼。
2.解剖結構
- 上端:形如杵狀,嵌入髋臼形成髋關節,稱為“股骨頭”。
- 下端:形如槌狀,與髌骨、胫骨共同構成膝關節。
- 功能:作為全身最長的骨骼,髀骨承擔體重傳遞、運動支撐的作用,并與周圍肌肉協同完成下肢活動。
3.中醫相關應用
- 經絡穴位:髀骨附近的髀關穴(屬足陽明胃經)是中醫針灸的重要穴位。該穴位的氣血運行與脾胃功能相關,常用于治療下肢痿痹、腹痛等症。
- 文獻記載:如《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提到髀骨“統名曰股”,強調其結構整體性。
4.與其他骨骼的關系
髀骨與尻骨(骶骨)、髁骨(可能指髋骨或股骨髁)形成“鼎足之勢”,共同維持坐姿穩定。
如需進一步了解髀骨相關疾病或中醫治療,可參考權威醫學平台或中醫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髀骨》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拆分部首和筆畫。"髀"字的部首是"骨",它表示人體的骼骸系統。"髀"字的構成是由“骨”和“白”兩個部分合并而成,表示大腿骨。整個字的筆畫數為20。
《髀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曾經用來描述人體骨骼的一部分,特指大腿骨。在古代,人們認為髓質彙聚于此,故将其視為身體重要部分之一。
在繁體字中,"髀骨"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存在差異,但《髀骨》一詞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一個《髀骨》的例句:他跌倒後摔斷了髀骨。
組詞中,可以與《髀骨》相關的詞彙有:骨頭、骨髓、大腿等。
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的詞語有:股骨、大腿骨。
反義詞方面,《髀骨》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