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刑訊窮竟。《後漢書·安帝紀》:“自今長吏被考竟未報,自非父母喪無故輒去職者,劇縣十歲,平縣五歲以上,乃得次用。” 李賢 注:“考,謂考問其狀也;報,謂斷決也。”《三國志·魏志·高柔傳》:“舊法,軍征士亡,考竟其妻子。”《三國志·魏志·賈逵傳》:“﹝ 逵 ﹞考竟其二千石以下阿縱不如法者,皆舉奏免之。”
(2).刑訊緻死。《釋名·釋喪制》:“獄死曰考竟。考得其情,竟其命於獄也。”《三國志·魏志·司馬芝傳》:“是以冒犯常科,輒敕縣考竟,擅行殺戮,須伏誅罰。”《晉書·魏舒傳》:“其考竟 友 ,以懲奸佞。”
“考竟”是古代法律術語,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刑訊窮竟
指通過嚴酷的刑訊手段徹底追究案情。例如《後漢書·安帝紀》提到“長吏被考竟未報”,即官員被刑訊審問但未結案。此用法強調對案件的徹底追查。
刑訊緻死
指在審訊過程中将犯人拷打緻死。如《釋名·釋喪制》記載:“獄死曰考竟”,意為因刑訊耗盡生命而死于獄中。
“考竟”反映了古代司法中刑訊的嚴酷性,既指徹底審問,也隱含緻死的極端結果。現代漢語中已無此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
《考竟》是一個詞組,中文意思是指仔細思考和研究的意思。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個問題或事物進行深入思考、調查和研究。
《考竟》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竹字底下加了一個點),右邊的部首是“⺪”(竹字右邊加了一個點)。根據漢字書寫規則,筆畫數為14畫。
《考竟》是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繁體中,它的寫法是「考競」。在繁體字中,競用來替代現代簡體字中的竟,二者含義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竟字是用「立」和「青」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兩人在一起比賽的形象。後來,古人将竟字擴展為表示“争取、競争”等含義,同時也可以用來表示“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意思。
她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考竟,終于找到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團隊成員們在項目開發之前進行了充分的考竟,确保能夠做出最佳的決策。
考慮、考察、競争、競賽
研究、思考、探讨、調查
草率、馬虎、輕率、漫不經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