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考核評定的等第。 北魏 蕭寶夤 《論考績表》:“雖當時文簿,記其殿最,日久月深,駁落都盡……方求追訪聲迹,立其考第,無不苟相悅附,共為脣齒。”《舊唐書·職官志二》:“凡應考之官家,具録當年功過行能,本司及本州長官對衆讀,議其優劣,定為九等考第,各于所司準額校定,然後送省。”
(2).考核定等第。 唐 白居易 《李德循除膳部員外郎制》:“揆才考第,得補為郎。”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德宗》:“上自考其詩:以 劉太真 及 李紓 等四人為上等; 鮑防 、 于紹 等四人為次等; 張濛 、 殷亮 等二十三人為下等;而 李晟 、 馬燧 、 李泌 三宰相之詩,不加考第。”
“考第”一詞的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區别,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指在考試或評比中獲得第一名的成績。該解釋強調“第”作為序數詞首位的含義,常見于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描述個人在競争性考試中的優異表現。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語境判斷詞義,若涉及古籍需注意曆史用法差異。
《考第》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作動詞,意為考試後取得了第幾名次或等級。
《考第》字是由“⺴”和“北”兩個部首組成的,總共包含了8個筆畫。
《考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科舉制度,其中舉行的各種考試中,考生經過選拔後會取得相應的名次或等級。
繁體字《考第》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古代的漢字書寫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考第》一詞的基本構造和書寫方式一直保持不變。
1. 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全班第一的成績,考第可真不容易。
2. 哥哥考第考上了重點大學,全家人都為他感到驕傲。
1. 考試(kǎo shì):指對學生進行的考核活動。
2. 第一(dì yī):表示排在第一個的。
1. 名列前茅(míng liè qián máo):表示在名次上位列前茅。
2. 得到好名次(dé dào hǎo míng cì):表示在考試或比賽中取得了相對好的成績。
1. 考末(kǎo mò):指考試結束。
2. 名落孫山(míng luò sūn shān):表示在考試或選拔中沒有取得理想的名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