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康瓠的意思、康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康瓠的解釋

空壺,破瓦壺。多用以喻庸才。《爾雅·釋器》:“康瓠謂之甈。” 郝懿行 義疏引《說文》:“康瓠,破瓠。”《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斡棄 周 鼎兮寶康瓠。”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詞:“歌 秦 缶,寶康瓠,世皆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康瓠”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āng hù(或kāng hú),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空壺”或“破瓦壺”,引申為比喻庸才,即無實際才能的人。例如《史記》中“斡棄周鼎兮寶康瓠”,意為舍棄珍貴的周鼎卻将破壺視為寶物,暗喻人才被埋沒。

  2. 古籍出處

    • 《爾雅·釋器》記載:“康瓠謂之甈”,郝懿行在《義疏》中引用《說文解字》解釋為“破瓠”。
    • 辛棄疾《水調歌頭》中“歌秦缶,寶康瓠,世皆然”一句,以“康瓠”諷刺世人重庸才而輕賢能的現象。
  3. 用法與引申
    該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通過器物與人才的對比,表達對價值颠倒的批判。例如“康瓠”與“周鼎”的對比,強調對真正才華的忽視。

  4. 相關詞彙
    成語“屈谷巨瓠”也以“瓠”喻指無用之物,與“康瓠”含義相近。

  5. 結構解析
    “康”在古漢語中有“空虛”之意,“瓠”指葫蘆制成的容器,合稱即指破損無用的壺,進一步抽象為庸才。

“康瓠”是一個具有批判色彩的比喻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貶義内涵。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證,可參考《史記》《爾雅》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康瓠

康瓠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康(kāng)是一個多義詞,可以表示健康、幸福、安甯等正面的意義。瓠(hù)是指葫蘆,是一種植物,也可以用來象征豐收和吉祥。

康瓠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康字的部首是廣,康字一共有11個筆畫。瓠字的部首是瓜,瓠字一共有9個筆畫。

康瓠的來源

康瓠一詞并無特定的曆史來源,是通過搭配組成的詞語。康字原本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而瓠字則是古代的一個常用字。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寓意豐收幸福的詞語。

康瓠的繁體字

康瓠的繁體字是康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對于康瓠這個詞,古代可以寫成“康城瓠縣”,其中“康城”指幸福安甯的城市,“瓠縣”指葫蘆豐收的地方。

康瓠的例句

1. 幸福的家庭是社會的康瓠,我們應該為家庭幸福而努力。

2. 今年的農作物大豐收,農民們享受到了康瓠。

康瓠的組詞

康樂、瓠瓜、康甯、瓠犀、康健等。

康瓠的近義詞

幸福、安康、吉祥、豐收等。

康瓠的反義詞

病患、不幸、困苦、荒蕪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