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伉衡的意思、伉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伉衡的解釋

對抗。伉,通“ 抗 ”。《漢書·陸賈傳》:“今足下反天性,棄冠帶,欲以區區之 越 與天子伉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史記·郦生陸賈列傳》作“抗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伉衡”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àng héng,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釋義

  1. 基本含義:指“對抗”或“抗衡”,表示雙方力量、地位等的對立與較量。
    • “伉”通“抗”,意為抵抗、匹敵;“衡”本指秤杆,引申為衡量、較量。組合後強調雙方對峙的狀态。

出處與用法

  1. 經典文獻:
    • 出自《漢書·陸賈傳》:“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伉衡為敵國。”此處描述南越王趙佗試圖與漢朝對抗的情形。
    • 《史記·郦生陸賈列傳》中相同語境下寫作“抗衡”,可見“伉衡”與“抗衡”為同義詞。

擴展解析

  1. 字義拆解:
    • 伉:原指配偶對等(如“伉俪”),引申為匹敵、對抗;
    • 衡:本義為秤杆,引申為權衡、較量。
      組合後強化了“對等較量”的語義色彩。

現代應用

  1.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曆史、文學中的對抗關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一般以“抗衡”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漢語詞彙的演變,可參考《漢書》《史記》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伉衡

伉衡是一個漢字詞語,既可以用作名詞,也可以用作動詞。在名詞意義上,伉衡指的是男女之間平等相處,互相支持和協調。在動詞意義上,伉衡表示平等地對待、權衡和比較。

拆分部首和筆畫

伉衡的字形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亻”(人)部,右邊是“度”(對比)部。它的總筆畫數目為10。

來源

伉衡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張》一章,意指男女之間的相互平等和相互理解。後來在漢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把伉衡一詞引申為國家君臣之間的平等和互相配合。

繁體

伉衡的繁體字為「伉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說文解字》中記載了伉衡古時的寫法為「伉」。

例句

1. 他們之間的關系非常伉衡,互相尊重和理解。
2. 作為領導者,他需要伉衡不同的意見,做出明智的決策。

組詞

伉仲、伉俪、争衡、公伉、女伉等。

近義詞

平衡、協調、調和。

反義詞

不平衡、不協調、不諧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