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平安。 晉 王羲之 《夫人帖》:“夫人涉道康和,足下小大皆佳。”
(2).安甯和順。《舊五代史·唐書·明帝紀四》:“自元臣鎮靜,庶事康和,兆民鹹樂於有年,闔境彌堅於望幸。”
“康和”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平安
指生活或狀态平穩安好。例如晉代王羲之在《夫人帖》中寫道:“夫人涉道康和,足下小大皆佳。”,此處“康和”即描述對方平安無恙的狀态。
安甯和順
強調社會或人際關系的和諧穩定。如《舊五代史》記載:“庶事康和,兆民鹹樂於有年。”,意指國家事務安甯,百姓生活和樂。
曆代典籍中,“康和”多用于描述個人安康或社會安定,具有明确的正面語義。需注意具體語境差異,避免與同名事物混淆。
康和,指安康和諧的意思,是一個常用的詞彙。拆分部首為廣和忄,拆分筆畫為9畫。來源于中文,是一個簡體漢字。
在繁體字中,康和的寫法為「康和」。
在古時候,康和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一緻。
一些例句包括:
1. 希望你一切康和。
2. 這個社區居民相處得很康和。
組詞:康樂、康健、康複。
近義詞:和諧、安樂。
反義詞:不和、紛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