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能定,克定。《書·康王之诰》:“畢協賞罰,戡定厥功,用敷遺後人休。” 孔 傳:“當盡和天下賞罰,能定其功,用布遺後人之美言,施及子孫無窮。”
(2).平定。《隋書·虞世基傳》:“戡定艱難,平壹區宇。” 唐 韓愈 《賀冊尊號表》:“經緯天地之謂文,戡定禍亂之謂武。” 明 方孝孺 《送伴讀朱君之慶府序》:“ 高皇帝 以雄才神畧,戡定萬方。” 鄧慕韓 《史堅如事略》:“ 廣州 省之中堅,吾自當之,先搗庭穴,次第戡定。”
“戡定”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ān dìng(注音符號:ㄎㄢ ㄉㄧㄥˋ),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能定,克定
指通過努力達成、穩固功業。
平定
多指用武力或謀略使動亂、禍患平息。
“戡定”既有“通過能力達成目标”的積極含義,也強調對混亂局面的強力控制,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其核心語義均圍繞“穩定、達成”展開,體現了漢語中“戡”(攻克)與“定”(安定)的複合詞義。
戡定是一個動詞,意思是恢複秩序、平定動亂、使安定等。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從戈字旁的戈和從亻字旁的人。
戡定的拆分筆畫為11畫,可以按照“橫撇橫,豎,橫鈎豎,大彎鈎,橫,橫折,豎,橫,折鈎”順序書寫。
戡定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尚書》中,意為戰勝、平定混亂。
在繁體字中,戡定的寫法為「戡訂」。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經曆過多次變遷和演變。戡定在古代的寫法中可以多種形式,包括直戈盾旁寫法、龍戈盾旁寫法等。
一些戡定的例句:
1. 經過一番努力,他終于成功地戡定了局勢。
2. 為了戡定動亂,政府采取了嚴厲的措施。
一些與戡定相關的組詞:
1.戡亂:平定叛亂、恢複秩序。
2.戡定者:指戰勝動亂、平息混亂的人。
一些戡定的近義詞:
1.平定:指使動蕩局勢恢複平靜。
2.安定:指恢複秩序,使人民安居樂業。
一些戡定的反義詞:
1.動蕩:指社會不穩定,局勢混亂。
2.擴散:指局勢惡化,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