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開元通寶的意思、開元通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開元通寶的解釋

亦稱“ 開元錢 ”。古錢币名。 唐高祖 武德 四年開始鑄造。币面有“開元通寶”四字,俗多回環讀作“開通元寶”。為後世銅币以通寶或元寶為名的由來。開元義為開創新紀6*元,非指年號。 南唐 和 閩 以及 太平天囯 也曾鑄造“開元通寶”。《舊唐書·食貨志上》:“ 武德 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六重一兩……初,開元錢之文,給事中 歐陽詢 制詞及書,時稱其工。其字含八分及隸體,其詞先上後下,次左後右讀之。自上及左迴環讀之,其義亦通,流俗謂之開通元寶錢。”參閱 宋 王楙 《野客叢書·開元乾元二錢》、 清 顧炎武 《日知錄·開元錢》。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開元通寶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開元通寶是唐代鑄造的一種銅質錢币,在中國貨币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結合曆史背景與實物特征進行詳細解釋:


一、詞語本義


二、曆史背景

  1. 鑄造時間:始鑄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沿用至唐亡,曆時近三百年。
  2. 改革核心:廢除五铢錢,建立"寶文錢"制度,确立十進制貨币體系(1貫=1000文),影響後世千餘年。
  3. 錢文意義: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開元通寶"四字,采用八分隸書(楷隸),字體端莊,結構嚴謹,史稱"遒勁如鐵線"。

三、形制特征


四、文化影響

  1. 貨币制度:終結以重量命名的錢币體系,确立"通寶"範式,被宋、元、明、清曆代沿用。
  2. 國際流通:作為唐代"國際貨币",廣泛流通于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推動東亞錢制一體化。
  3. 衡制标準:其重量(4克)成為後世"一錢"衡制的基準,影響中國度量衡體系。

參考文獻

  1. 曆史記載:《舊唐書·食貨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錢币研究:彭信威《中國貨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3. 考古資料:《中國錢币大辭典·唐五代編》(中華書局,2003年)。
  4. 制度研究:杜佑《通典·食貨典》(商務印書館,1935年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開元通寶是中國古代貨币史上的重要錢币,其含義和曆史意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與鑄造背景

  1. 始鑄時間: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開始鑄造,廢止于唐朝末年,但五代十國時期仍有沿用。
  2. 名稱構成:錢面鑄有“開元通寶”四字,其中“開元”意為“開創新紀元”,“通寶”即“流通的寶物”,合稱象征貨币體系革新。

二、詞義解析與讀法争議

三、曆史意義與制度革新

  1. 終結舊制:廢除以重量命名的“五铢錢”,确立以“通寶”為名的貨币體系,并推行“一兩十錢”的十進制單位制,影響中國貨币制度近1300年。
  2. 經濟作用:促進唐代經濟繁榮,成為國際貿易中的硬通貨,遠播海外。

四、文化與藝術價值

五、後世影響與收藏


如需了解更多版别或具體鑒定細節,可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如(錢币科普)或(金投網)。

别人正在浏覽...

拔十失五糙糧楚棰娖搦戳紗叢帖地主階級訛謬兒科反哭翻梓賦裡黼帏宏觀世界荒白米慌慌促促會道能說慧骨徽容假話郊送結絕金粟影禁囿冏卿開勾開門錢考迹扣火寬貸壼德狼憊遼落麗目鸬鶿句當雒田路易十六每句韻闵骞密修齧咬棄道任術怯防勇戰砌紅堆緑碁石三鹿為奔三日成魄攝知世貫市情跳在黃河洗不清同盤而食童養脫粒挽溜五花官诰霧淞項氏閑言贅語消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