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量宽宏,能接受批评或采纳意见。《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帝崩”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 明帝 ﹞优礼大臣,开容善直,虽犯颜极諫,无所摧戮。”
“开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基本释义
指气量宽宏,能接受批评或采纳意见,强调人的胸襟开阔、包容性强。例如《三国志》中描述魏明帝“优礼大臣,开容善直”,即体现其宽容纳谏的品质。
出处与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裴松之注引孙盛的评价。此外,《庄子·秋水》中公孙丑的故事也隐含“开容”精神:虽容貌不佳,但心胸宽广,能容忍他人非议。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性格开朗豁达、善于接纳不同意见的人,或赞美他人兼具宽容气度与美好仪容。例如:“他为人开容,团队争议常能妥善化解。”
名字寓意
若作为人名,“开”象征开启、爽朗,“容”指包容与仪态,组合后寓意正直智慧、果断包容。如:“开容一名,寄望其明辨是非且胸怀宽广。”
扩展说明
部分资料提到“容”也指容貌,但核心含义仍以气度为主。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单纯形容外貌的词汇混淆。
开容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开”和“容”两个字组成。
“开”的部首是“开”,它的拆分部首是“⼤”,拆分笔画是3画。开字的意思是打开、开始的意思。
“容”的部首是“纟”,拆分部首是“⽀”,拆分笔画是5画。容字的意思是包容、接受的意思。
“开容”的来源暂时未知。
在繁体字中,“开容”可写作“開容”。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开容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具体形态需要进一步研究。
以下是“开容”的例句:
1.他开容接受了我的道歉。
2.我们应该开容的心态面对不同的意见。
开明、开心、开展、开放、开口、包容、接受
开明、包容
排斥、拒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