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豈弟君子的意思、豈弟君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豈弟君子的解釋

和樂平易而厚道的人。《詩·小雅·青蠅》:“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鄭玄 箋:“豈弟,樂易也。”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豈弟君子》:“ 王介 得知 常州 , 劉貢甫 以語謔之, 介 曰:‘ 貢甫 非豈弟君子。’”《儒林外史》第四回:“轎子将近,遠遠望見老父母兩朵高眉毛,一個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裡就曉得是一位豈弟君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豈弟君子"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通假用法,正确寫法應為"恺悌君子",該成語出自《詩經·大雅·卷阿》:"豈弟君子,來遊來歌",其中"豈弟"通"恺悌",讀作kǎi tì。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由兩個核心語義構成:

  1. 單字訓诂

    • "恺"字本義為安樂,《說文解字》釋為"康也",段玉裁注"恺之言凱也"
    • "悌"指敬愛兄長,《古代漢語詞典》訓作"善事兄長"
    • "君子"在先秦文獻中特指具有高尚德行的統治者或士大夫
  2. 整體釋義 《十三經注疏》解釋為"和樂簡易之德人",現代可理解為形容品德高尚、待人寬厚、平易近人的賢者形象。該詞在漢代經學著作《漢書·張禹傳》中被班固引述為"天子褒有德,顯有功,皆刻諸玉闆,藏之金匮,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可見其作為儒家理想人格的典範地位。

在曆時語義演變中,歐陽修《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的表述,被清代學者方苞評價為"深得恺悌君子之旨",說明該詞已擴展至對文人雅士的贊美。現代漢語使用中多用于學術著作或正式場合,如錢鐘書《管錐編》評陸機《文賦》時即用此典。

網絡擴展解釋

“豈弟君子”是一個出自《詩經》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發音:kǎi tì jūn zǐ(部分文獻也标注為qǐ dì jūn zǐ,但主流讀音為前者)
含義:指和樂平易、寬厚仁德的人,形容品德高尚且待人親切的君子。


二、出處與背景

  1. 原始出處
    源自《詩經·小雅·青蠅》:“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鄭玄注解:“豈弟,樂易也”,即“樂易”指性格和悅、平易近人。

  2. 其他文獻引用
    《詩經·湛露》《卷阿》等篇目也使用該詞,強調君子的德行與儀态。


三、用法與示例


四、注意點


五、總結

“豈弟君子”是褒義成語,強調君子的親和力與道德修養,常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原典及漢代鄭玄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安撫阿堂百業蕭條邊險殡階舶來品場圃昌舒常言吃裡扒外敕使出放倅廳村歌社鼓打齋德水點鼓砥砺德行都目飛天鋒芒所向共點力光輔詭産國旗寒松橫行直撞揀閱饑弊近愛靜掃窘滞鸠工庀材決不均禮粔籹曠額蓮炬靡獘木威南诏鬧妝瘧鬼年飯披迷潛鹄侵曉人鲊甕三龜三學伸坦深圖遠算市舶使死胡同貪慢頭黑玩話文白五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