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鼈飲的意思、鼈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鼈飲的解釋

一種飲酒遊戲。 宋 沉括 《夢溪筆談·人事一》:“﹝ 石曼卿 ﹞以槀束之,引首出飲,復就束,謂之‘鼈飲’。”《說郛》卷二四引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引此文,作“鱉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二》:“君是水族,宜作鼈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鼈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酒令術語,指一種帶有戲谑性質的飲酒方式。其核心含義與形式特征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古代宴飲時,賓客以頭戴帽子(如籮筐、甕器等)的方式飲酒,飲畢需迅速摘下帽子,動作遲緩者受罰。這種形式源于對鼈(甲魚)縮頭動作的模仿,故稱“鼈飲”。其本質是文人雅士在酒席間創造的助興遊戲,通過滑稽行為增添歡樂氛圍。

二、詞源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陶谷《清異錄·酒漿》:“(黨進)嘗取鼈飲法,以席圍身,伸頸出飲。” 後由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詳細記載:“(石曼卿)每與客痛飲,露發跣足,著械而坐,謂之‘囚飲’;或登于樹,謂之‘巢飲’;以稿束之,引首出飲,複就束,謂之‘鼈飲’。” 可見“鼈飲”與“囚飲”“巢飲”同屬宋代文人标新立異的飲酒遊戲。

三、形式特征與文化意義

  1. 行為象征:參與者用布帛或器具裹住頭部,僅露出面部飲酒,模仿鼈伸頸之态,動作笨拙滑稽,體現古人“寓飲于樂”的生活情趣。
  2. 酒令規則:屬于“酒令”的一種,需遵守特定規則(如及時脫帽),違反者罰酒,兼具競技性與娛樂性。
  3. 文化折射:反映了宋代士大夫階層突破禮法束縛、追求率性自由的精神風貌,是古代酒文化中獨特的行為藝術。

四、現代應用與文獻價值

“鼈飲”今已鮮見于日常生活,但作為曆史詞彙仍保留于典籍中。其釋義可參考權威工具書:

參考文獻來源:

  1. 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第12卷(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3480-8)
  3. 《中國酒典·酒俗篇》(貴州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21-08945-3)

    (注:古籍原文可通過“中華經典古籍庫”線上查閱;工具書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官方出版社渠道獲取。)

網絡擴展解釋

“鼈飲”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1.主要含義:古代飲酒遊戲

2.引申含義:形容飲食節儉或吝啬

3.其他争議解釋


“鼈飲”的核心含義是古代文人雅士的飲酒遊戲,需與引申義區分。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夢溪筆談》《聊齋志異》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種人冰箱碧傘碧水茶上塵表塵灰侈意楚船翠管存録單峰駝地場抵轹都都抹抹斐濟鳳藻否塞改行為善毫末不劄,将尋斧柯何察河脣黑白月活性區剪斷驚魂不定攫金不見人絶奇句屦軍管會舉賢任能懇禱顝客離島流語黎元亂紀沒譜兒牧放砰通骈蔓慶育親用棄天秋禊拳壇臞儒驅妖日仄戎路神策軍順推搜抉塔鈴塗歌邑誦闱姓小竊寫詩鸂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