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傲慢;放肆無禮。《漢書·叙傳上》:“《書》雲‘乃用婦人之言’,何有踞肆於朝?”《後漢書·魯恭傳》:“夫戎狄者,四方之異氣也。蹲夷踞肆,與鳥獸無别。” 李賢 注:“夷,平也。肆,放也。言平坐踞傲,肆放無禮也。”
(2).山勢雄偉恣肆貌。 宋 蘇洵 《木假山記》:“予見中峯魁岸踞肆,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峯。” 宋 吳儆 《浮丘山賦》:“嚴厲而勁正,踞肆而盤礴。”
“踞肆”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單字本義及文獻用例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踞”本指兩足前伸、臀部着地的坐姿,《說文解字》釋為“蹲也”,引申為占據、盤踞之意;“肆”原指市集攤位,《周禮》鄭玄注“陳物處曰肆”,後衍生出放縱、恣意之義。二字組合後,“踞肆”特指以傲慢姿态占據某處而肆意行事,常見于描述人物形态或勢力擴張。
二、具體内涵
動作形态層面
《漢書·叙傳》載“(趙佗)竊踞肆睢”,顔師古注“伸足而坐,示倨傲也”,指身體姿态的傲慢無禮。這種坐姿在古代禮儀中被視為失禮,《禮記·曲禮》即有“坐毋箕”的禁忌。
态度氣勢層面
《古代漢語詞典》引《後漢書》用例,強調其“恃勢放縱”的引申義,如“豪強踞肆鄉裡”,突顯強權者對秩序的破壞性。宋代《廣韻》将“肆”注為“恣也”,進一步佐證該詞包含的任意妄為特性。
文學比喻延伸
明清小說常用“虎踞肆”形容反派勢力,如《水浒傳》評點本中“高俅踞肆朝堂”,通過猛獸盤踞意象強化專橫跋扈的負面形象。
“踞肆”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傲慢無禮
指态度驕橫、行為放肆。例如《漢書·叙傳上》提到“何有踞肆於朝”,批評在朝堂上放肆無禮的行為。後漢魯恭也以“蹲夷踞肆”形容戎狄的粗野舉止,強調其與禮儀相悖。
山勢雄偉恣肆
用于形容山巒的磅礴氣勢。如宋代蘇洵《木假山記》中“中峯魁岸踞肆”,吳儆《浮丘山賦》中“嚴厲而勁正,踞肆而盤礴”,均以“踞肆”凸顯山形的壯闊與恣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書》《後漢書》及宋代文人作品。
保介避禍布衫超捷稱觞舉壽穿劄楚人騷粹折打花鼓誕得道徽打行調數杜陵花二傅方塊字番戍廢捐風疙瘩封域祓社伏卧公共關系意識共濟丱齒橫延火兜牆講清漸浸剪筒交頸戒節解秩急流吉雲花開廠榼牙料嘴六材流箭勠力賂器門行晴波求浼趨阙熱燥容或戎馬生郊撒爛污傷忡深處聖母帖識檢書符順遵歲除隧路素質教育蝦蛦析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