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拒霜的意思、拒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拒霜的解釋

花名。木芙蓉的别稱。冬凋夏茂,仲秋開花,耐寒不落,故名。 宋 宋祁 《益都方物略記》:“添色拒霜花,生 彭 、 漢 、 蜀州 ,花常多葉,始開白色,明日稍紅,又明日則若桃花然。” 元 白珽 《西湖賦》:“秋容不淡,拒霜已紅。” 清 納蘭性德 《浣溪紗》詞之五:“消息誰傳到拒霜?兩行斜雁碧天長,晚秋風景位凄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拒霜”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植物别名(主要含義)

指木芙蓉的别稱,得名于其耐寒特性。根據多個來源:

  1. 植物特征:冬凋夏茂,仲秋開花,花瓣遇霜不落,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2. 花期與象征:盛開于深秋,常與菊花并列,成為文人筆下“傲霜”意象的代表。
  3. 文學記載:宋代宋祁《益都方物略記》、清代納蘭性德《浣溪紗》等作品中均有提及,例如“消息誰傳到拒霜?兩行斜雁碧天長”。

二、成語用法(較少見)

提到“拒霜”作為成語,意為“拒絕幫助,獨立克服困難”,但此用法在其他權威典籍中未見佐證,可能屬于現代衍生或誤傳。


建議:在文學或植物學語境中,“拒霜”均指木芙蓉;若涉及成語,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或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拒霜的意思

拒霜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抵禦寒霜,保護植物不受霜凍侵害。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拒字的部首是手,總共有7畫;霜字的部首是雨,總共有11畫。

來源

《拒霜》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中,原文為:“上遺骠騎将軍诏書曰:‘入則拒胡虜,出則拒霜雪’。”意思是讓将軍在戰場上奮勇抵禦敵人的侵略,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保持戰鬥的力量。

繁體

拒霜的繁體字為「拒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康熙字典》中收錄的拒字和霜字的古漢字寫法為「拒」和「霝」。

例句

1. 園丁拒霜的方法主要是使用覆蓋物保護植物。 2. 這種農作物非常耐寒,即使暴露在嚴寒的天氣中也能拒霜抗寒。

組詞

抗霜、霜寒、霜害、防霜、霜凍、霜天

近義詞

防寒、抵禦寒冷、禦寒、耐寒

反義詞

冰凍、寒冷、凍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