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懼然的意思、懼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懼然的解釋

驚視貎;驚貎。懼,通“ 瞿 ”。《莊子·庚桑楚》:“ 老子 曰:‘子何與人偕來之衆也?’ 南榮趎 懼然顧其後。” 郭慶藩 集釋:“懼然,即瞿然也,蓋驚貌。” 锺泰 發微:“‘懼然’即瞿然,驚而舉其目也。”《漢書·惠帝紀贊》:“聞 叔孫通 之諫則懼然。納 曹 相國 之對而心説,可謂寬仁之主。” 顔師古 注:“懼讀曰瞿。”《後漢書·楊厚傳》:“母知其旨,懼然改意,恩養加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懼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因突然的驚吓或恐懼而表現出失态、驚視的樣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本義:驚視失态貌 “懼然”指人受到突如其來的驚吓或感到極度恐懼時,瞬間表現出的神态。這種神态通常伴隨着瞪大眼睛、神情錯愕、舉止失措等特征,是内心強烈恐懼的外在顯現。它描述的是一種瞬間的、強烈的情緒反應狀态。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字源與構成

    • 懼 (jù):本義是害怕、恐懼。
    • 然 (rán):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的樣子”。 因此,“懼然”字面意思就是“恐懼的樣子”,特指因突受驚吓而顯露出的驚駭失态的神情。來源:《說文解字注》(許慎著,段玉裁注)、《漢字源流字典》(谷衍奎編)。
  3. 同義詞與關聯詞 “懼然”常與“瞿然”相通或連用(如“瞿然懼然”)。“瞿然”同樣形容驚視、驚愕的樣子,兩者都強調因驚駭而睜大眼睛注視的神情狀态。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辭源》(商務印書館)。

  4. 古籍用例

    • 《莊子·庚桑楚》: “老子曰:‘… 兒子動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無有,惡有人災也!’ 宇泰定者,發乎天光。發乎天光者,人見其人。人有脩者,乃今有恒;有恒者,人舍之,天助之。人之所舍,謂之天民;天之所助,謂之天子。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辯者,辯其所不能辯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若有不即是者,天鈞敗之。備物以将形,藏不虞以生心,敬中以達彼,若是而萬惡至者,皆天也,而非人也,不足以滑成,不可内于靈台。靈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不見其誠己而發,每發而不當,業入而不舍,每更為失。為不善乎顯明之中者,人得而誅之;為不善乎幽間之中者,鬼得而誅之。明乎人,明乎鬼者,然後能獨行。券内者,行乎無名;券外者,志乎期費。行乎無名者,唯庸有光;志乎期費者,唯賈人也,人見其跂,猶之魁然。與物窮者,物入焉;與物且者,其身之不能容,焉能容人!不能容人者無親,無親者盡人。兵莫憯于志,镆铘為下;寇莫大于陰陽,無所逃于天地之間。非陰陽賊之,心則使之也。” 這一段中,後世注疏或引用時,有版本或語境會以“懼然”形容聞道後驚悟、警醒之态(雖非直接原文,但體現了該詞在理解經典時的應用)。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 《莊子》原文及曆代注疏參考。
    • 《漢書·惠帝紀》: 顔師古注引三國魏如淳曰:“或曰:懼然,瞿然也。瞿音九具反。” 此注直接點明了“懼然”與“瞿然”的關聯和同義關系。來源:《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及注疏。

“懼然”意指人因突受驚吓或内心極度恐懼而表現出的驚視失态的樣子,是古漢語中描繪瞬間強烈恐懼神态的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懼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驚視的樣子”或“驚覺的狀态”,強調因突然的意外或刺激而産生的警覺反應。其中“懼”通假為“瞿”(意為驚視),因此更側重“驚”而非單純的“恐懼”。

  2. 經典文獻例證

    • 《莊子·庚桑楚》中記載:“南榮趎懼然顧其後”,描述人物因驚覺而回頭張望的動作。
    • 《漢書·惠帝紀贊》提到“聞叔孫通之谏則懼然”,體現因受觸動而警覺的狀态。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面對突發事件、重要抉擇或他人警示時,瞬間的驚愕與警覺,例如:“他聽到異響後懼然起身,環顧四周。”

  4. 與“恐懼”的差異
    雖含“懼”字,但“懼然”更強調因外界刺激引發的短暫驚覺,而非持續性的害怕情緒。如南朝《冥祥記》中“莫不懼然”,即指衆人因聽聞某事而集體驚詫。

該詞在古籍中常見,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語境區分其“驚覺”的核心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及《漢書》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被巾博投不見天日昌黎常祥塵鞍創出摐金刺幾道迹東南之秀惡勢力偾車改過不吝觀采軌容國學漢浦鴻溟滑嘴禍生肘腋潔治經年累月津驿刻期浪死淚球離不得靈笈靈鑒霖潦柳迳龍雛馬八兒茫茫然馬首欲東悶答孩銘感末用旁收博采貧産破義牽裳青霞志蚙窮秦诏版丘禱肉用雞三尺水散華三鳣神腦式聞刷鬧體識彎蛾文襄誤錯無首吾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