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高遠大。《文選·陸機<吊魏武帝文>》:“咨宏度之峻邈,壯大業之允昌。” 張銑 注:“峻,高;邈,遠。” 唐 王維 《魏郡太守河北采訪處置使上黨苗公德政碑》:“清節峻邈,碩量弘深。”
“峻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自然景觀和抽象意義兩個層面理解:
類似詞彙有“巍峨”(側重高大)、“恢弘”(強調廣闊)、“磅礴”(突出氣勢)等,但“峻邈”更兼具空間高度與精神深遠的雙重意境。
注:如需探究具體古籍原文或詞語結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文選》注解。
《峻邈》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詞語,它既形容了事物的高大程度,又表達了事物的廣遠和遼闊。這個詞在描述山川、江河等地理景觀時常用,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氣質、風格或者目标的遠大。
《峻邈》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山,并且它的總筆畫數是16。其中,峻的拆分部首是山,峻的總筆畫數是11;邈的拆分部首亦是山,邈的總筆畫數是5。
《峻邈》這個詞最早出自《史記·孔子世家》中的一句話:“孔子誓壻之辭曰:‘至於峻邈,我徂無疆…’”。繁體字中,峻的繁體為儁,邈的繁體為邁。
在古時候,峻的漢字寫法比較多樣,有些寫作“儁”,有些寫作“奫”。邈的古時漢字寫法則是“邁”。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寫法逐漸演化并定型為現代的字形。
1. 那座山峻峭而壯麗,屹立在湖畔,讓人歎為觀止。
2. 他的目标是站在行業的巅峰,追求着一片峻邈的天空。
組詞:峻嶺、峻險、峻拒、峻峭、峻縱、邈然、邈遠、邈永等。
近義詞:高大、巍峨、挺拔、雄偉。
反義詞:低矮、矮小、平坦、渺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