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麇舌的意思、麇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麇舌的解釋

亦作“麕舌”。藥草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八·酸模》﹝附錄﹞引《别錄》:“麕舌,味辛,微溫,無毒。主霍亂腹痛,吐逆心煩。生水中,五月採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麇舌”的詞義解釋如下:

  1. 基本詞義
    麇舌(亦作“麕舌”)是一種藥草名,最早記載于《名醫别錄》(簡稱《别錄》),後由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草八·酸模》附錄中引用。

  2. 性味與功效
    其性味辛、微溫,無毒,主治霍亂引起的腹痛、嘔吐反胃及心煩等症狀。

  3. 生長環境與采集
    該植物多生長于水中,傳統采藥時間為農曆五月。

  4. 相關說明
    需注意,“麇舌”并非現代常用中藥名,可能為古代地方性名稱或别名,具體對應現代植物學中的物種尚待考證。

以上信息綜合自古代醫藥典籍,建議進一步查閱權威中醫藥文獻以确認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麇舌的意思

《麇舌》是一個漢字詞語,它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言談多而雜亂,有時也表示紛亂無序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麇(鹿)的部首是鹿(鹿字底下的部首) ,舌的部首是舌(舌字底下的部首)。麇舌一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麇舌》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五年》,“麇舌如鐘繇之言”,形容人言多而雜。此後,《麇舌》逐漸成為描述人言多而亂的成語。

在繁體字中,“麇舌”依然保持原貌。

古時漢字寫法

古時候,“麇舌”這個詞的寫法與現在基本沒有區别。

例句

他的麇舌讓人無法理解他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組詞

混亂、紛擾、嘈雜、喧鬧、言多必失。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言多必失、雜亂無章、語無倫次。

反義詞:言簡意赅、字正腔圓、文思如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