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丞的意思、郡丞的詳細解釋
郡丞的解釋
郡守的副貳。 唐 元稹 《授李昆滑州司馬制》:“将議奬勞,是宜加秩。郡丞憲吏,用表兼榮。”
詞語分解
- 郡的解釋 郡 ù 古代行政區域,中國秦代以前比縣小,從秦代起比縣大:郡縣。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丞的解釋 丞 é 幫助,輔佐:丞相(古代輔佐帝王治理國家大事的統率百官的最高大臣)。 封建時代輔佐主要官員做事的官吏:府丞。縣丞。 古同“承”,秉承。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郡丞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體系中的重要官職,其含義及曆史背景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詳細解釋:
-
定義與起源
郡丞是郡守(太守)的副職,始設于秦代。漢代沿襲此制,秩級為六百石,而郡守秩級為二千石,兩者形成明确的上下級關系。
-
職責範圍
主要負責輔佐郡守處理政務,涉及土地管理、財政稅收、司法治安等事務。在邊遠地區,郡丞可能兼任軍事職能,但通常由長史專掌兵馬。例如,唐代元稹的制書中提到郡丞兼憲吏之職,體現其監察職能。
-
曆史演變
- 秦漢時期:作為郡級核心副官,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 後世發展:部分朝代(如明清)将“府同知”别稱為郡丞,職能逐漸轉向輔助知府。
-
實例與文獻佐證
唐代文獻記載了郡丞在地方治理中的實際作用,如辛毗曾以主簿身份兼領廣陽郡丞,管理軍屯。隋末元寶藏任武陽郡丞時叛歸李密,反映其軍事影響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的具體職能差異或相關人物案例,可參考權威曆史典籍或地方志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郡丞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為部首“⻍”和“丞”,共有5個筆畫。
- “⻍”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讀音為“xún”,表示縣城。在郡丞中充當部首“⻍”的作用是表示地域。
- “丞”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讀音為“chéng”,表示官職。在郡丞中充當字的作用是表示官職,通常指代管理郡治的官員。
《郡丞》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政治體制。中國的地方行政區劃在古代時期通常由郡、縣等組成,每個郡都設有一位高級管理官員,稱為郡丞。郡丞負責執掌郡治,管理人民生活,維護地方治安等事務。因此,“郡丞”一詞成為了古代中國政治體制中的重要概念。
在繁體字中,“郡丞”通常是以“郡丞”兩個字的繁體形式書寫,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但“郡丞”并沒有太大的差别。在古代漢字中,“郡丞”通常使用兩個相鄰的方塊字形狀來書寫。不同的是,古代漢字的筆畫書寫方式可能更加簡化和連續,但整體的字形與現代漢字差異不大。
以下是一個例句使用“郡丞”這個詞:
- 在古代中國,郡丞是統治各郡的重要官員,負責管理地方政務。
與“郡丞”相關的組詞有:
- 郡守:表示郡的最高管理官員。
- 丞相:表示國家的總理,古代最高政治官員。
- 郡縣:表示地方行政區劃的基本單位。
- 丞郎:表示郡丞的助手或下屬。
“郡丞”的近義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而定,一般指代類似職位的官員,如宰相、州牧等。
“郡丞”的反義詞可能是“平民”或“百姓”,表示與官員地位相對的普通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