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居君位而禦其國。《國語·晉語四》:“君國可以濟百姓,而釋之者,非人也。”《國語·楚語上》:“夫君國者,将民之與處;民實瘠矣,君安得肥?” 清 姚鼐 《李斯論》:“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誇導譽於朝廷之上,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謂天下将諒我之無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君國”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君國”由“君”(君主)和“國”(國家)組成,核心含義指君主統治的國家,或君主行使統治權的行為。
統治行為
出自《國語·晉語四》:“君國可以濟百姓,而釋之者,非人也”,強調君主治理國家需以百姓福祉為重。
君民關系
《國語·楚語上》提到:“夫君國者,将民之與處;民實瘠矣,君安得肥?”體現古代“民本”思想,主張君主與國民共生共榮。
現今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描述古代國家治理體系,例如讨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時,可引申為對領導者的品德要求。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國語》相關篇章及清代文獻。
君國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君主所統治的國家,也可以稱之為王國。
君國的第一個字是君,它的拆分部首是口,總共有七個筆畫。
君國的第二個字是國,它的拆分部首是囗,總共有六個筆畫。
君國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君主制。在古代,國家的統治者被稱為君主,他們所管理的國家也被稱為君國或王國。
君國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君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君國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君國」。
1. 他是這個君國的君主,掌握着國家的政權。
2. 君國的繁榮和發展與君主的才能和治理能力密切相關。
君國可以和一些相關的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如:君主(國家的統治者)、君臣(君主和臣下的關系)、國民(屬于某個國家的公民)等。
國家、王國可以作為君國的近義詞,它們都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國家的統治者。
君國的反義詞可以是*********,它是指由公民進行選舉産生的國家政權的制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