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君國的意思、君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君國的解釋

謂居君位而禦其國。《國語·晉語四》:“君國可以濟百姓,而釋之者,非人也。”《國語·楚語上》:“夫君國者,将民之與處;民實瘠矣,君安得肥?” 清 姚鼐 《李斯論》:“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誇導譽於朝廷之上,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謂天下将諒我之無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君國"是古漢語中常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典籍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構成 "君"字從尹從口,《說文解字》釋為"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漢典·君),本義指掌握治權的統治者;"國"原寫作"國",甲骨文象形為持戈守衛城邑,《周禮》注"大曰邦,小曰國"(國學大師·國),指諸侯封地。二字組合形成動賓結構,表示"統治國家"的行為。

二、經典釋義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君國焉用賄",杜預注"言為君治國"(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左傳)。《漢書·賈誼傳》載"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衆庶如地",體現君國關系中"君主為政治核心"的等級觀念(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漢書)。

三、曆史演變 唐代孔穎達疏《尚書》時強調"君國者當守祖宗之法"(漢典·尚書),宋代朱熹則提出"君國之要,在修己以安百姓"(國學大師·朱子語類),反映不同時期對君主治國責任的認知深化。清代《康熙字典》将其列為正式詞條,釋作"統治國家之事"(漢典·康熙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

“君國”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君國”由“君”(君主)和“國”(國家)組成,核心含義指君主統治的國家,或君主行使統治權的行為。

二、古代文獻解析

  1. 統治行為
    出自《國語·晉語四》:“君國可以濟百姓,而釋之者,非人也”,強調君主治理國家需以百姓福祉為重。

  2. 君民關系
    《國語·楚語上》提到:“夫君國者,将民之與處;民實瘠矣,君安得肥?”體現古代“民本”思想,主張君主與國民共生共榮。

三、引申含義

四、現代應用

現今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描述古代國家治理體系,例如讨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時,可引申為對領導者的品德要求。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國語》相關篇章及清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房貝帶碧篠玻璃絲長噓短歎辭訣抵突東道主東虢讀書得間範銅肥冬瘦年憤盈賦筆富厚勾決拐點蠱蠹古歡晦悶魂不着體魂膽夥伴獎罰講誦艱噎腈綸進利除害靳吝九刑可巧空妙奎藻困約樂勳連洏靈氛流澌龍羊箓練漫無止境牧漁齧镞諾臯譬比清冽磬石之固傾柱塞内三頭舍放神荼神說鬼話頌聲載道訴法談恥恬熙體段尪瘵校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