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距絶的意思、距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距絶的解釋

拒絕。距,通"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距絶”是“拒絕”的古代通假形式,其核心含義為“抗拒、斷絕”,具有明确的古漢語詞源依據和文獻用例支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義拆解與通假關系

  1. 「距」通「拒」

    《說文解字》釋“距”為“雞距”,本指雞爪後突出如趾的尖骨,引申為“抵禦”。段玉裁注:“距,古書多假為‘拒’。”如《詩經·大雅·皇矣》「敢距大邦」即「敢拒大邦」。

  2. 「絶」即「絕」

    《說文》:「絶,斷絲也」,本義為截斷絲線,後泛指斷絕關系或事物連續性,如《史記·孔子世家》「絶糧于陳」。

二、複合詞本義與引申義

距絶 = 抗拒 + 斷絕 → 徹底拒絕

三、古籍例證與語境分析

  1. 政治決策場景

    《後漢書·窦融傳》:「融等距絶之,而獨欲承奉建武。」指窦融集團拒絕割據勢力,選擇歸附光武帝。

  2. 道德立場表達

    《朱子語類》卷十三:「須是距絶邪說,方得心正。」強調通過抵制錯誤言論保持思想純正。

四、現代關聯與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距絶”已被“拒絕”取代,但古語形式仍見于典籍研究。其語義内核(主動切斷+态度堅決)延續至現代“拒絕”一詞,如《現代漢語詞典》釋「拒絕」為「不接受(請求、意見或贈禮)」。


權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2. 《詩經直解》(中華書局)
  3. 《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朱子語類》(黎靖德編)
  5.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距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距絶”即“拒絕”,其中“距”通“拒”,表示抗拒、不接受;“絶”通“絕”,意為斷絕。該詞強調主動推辭或抵制某事物。

二、詞源與用法分析

  1. 通假關系

    • “距”在古漢語中常假借為“拒”,如《漢書》中“距絶此類”即“拒絕此類事物”。
    • “絶”與“絕”通用,表示徹底斷絕。
  2. 文獻例證

    • 《漢書·郊祀志下》引用《論語》“子不語怪神”,建議帝王“距絶此類”,防止奸邪窺探朝政。
    • 晉代袁宏《後漢紀》提到“距絶州郡貢獻”,指帝王拒絕地方進貢。
    • 唐代呂向注解《東京賦》時,用“距絶”表達對衰退者的排斥。

三、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出“距絕”可引申為“關系疏遠”,但此用法較少見于古籍,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擴展解讀。

四、注意事項

建議在古籍閱讀或文言文翻譯時優先采用“拒絕”釋義,若需現代引申義需明确标注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八功德水保護貿易崇尊翠甒待賢打觑吊影丁匠椟藏鍍層法國功勤觀色官業貴金屬滾圓過阙姑胥台後裔驩躍會上昏撓見兵殭屍簡校矯首轎幰接骨眼竟天懇懇悱悱聯帶啰哆落套罵倨枚别牧長南甍跑起來蓬蒿滿徑鵬路平議青芒履劬瘽人治如鲠在喉撒氣傷痕善體下情時速石油地蠟衰敗死殉淘籮王瑩無驕毋庸險汙掀擢狎帢下驷